[发明专利]一种控制智能终端的闹钟响铃的方法以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64430.2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1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郑淳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A61B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72 | 代理人: | 宋建平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智能 终端 闹钟 响铃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智能终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智能终端的闹钟响铃的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代计算机技术和移动通信设备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纷纷进入日常生活中。古代的计时和唤醒方法是通过打更或者是鸡鸣,到了近现代则是通过笨重的机械钟,再到后来的电子钟,然而近十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把智能终端的闹钟当作唤醒的工具。规律的作息方式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是很重要的一环,不仅影响工作生活,更影响身体健康。
现有的智能终端的闹钟一般都是在到达人们预设的闹铃时间时,便自动进行闹铃动作,却无法根据人们当前所处的具体状况来控制闹铃动作,例如,当人们远离闹钟时,闹钟依旧启动闹铃影响到舍友,或者在人们处于睡醒状态时,闹钟依旧响起而吵到用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智能终端的闹钟响铃的方法以及装置,能够在当前时间到达预设的闹铃时间时,先判断用户是否同时处于闹铃范围内和睡眠状态下,只有当用户同时处于闹铃范围内和睡眠状态时,再控制智能终端的闹钟启动闹铃,避免吵到已经睡醒的用户,同时也避免了当用户远离智能终端时,智能终端的闹钟依旧闹铃而吵到其他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控制智能终端的闹钟响铃的方法,包括:
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到达预设的闹铃时间;
当当前时间到达预设的闹铃时间时,获取用户与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
判断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闹铃距离;
当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闹铃距离时,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当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控制智能终端的闹钟启动闹铃。
可选的,在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的步骤之前,方法还包括:
当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闹铃距离时,获取用户所处环境的环境声音分贝;
判断环境声音分贝是否高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取消闹铃分贝;
当环境声音分贝高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取消闹铃分贝时,则控制智能终端的闹钟不启动闹铃;
当环境声音分贝低于预设的取消闹铃分贝时,进入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的步骤。
可选的,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的步骤包括:
获取用户的第一生理参数和/或第一动作参数;
根据第一生理参数和/或第一动作参数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可选的,在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到达预设的闹铃时间的步骤之前,方法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到达预设的预备时间,预备时间在闹铃时间之前;
当当前时间到达预设的预备时间时,获取与预设的闹铃时间绑定的目的事件;
判断目的事件是否为出行事件;
若目的事件为出行事件,则从目的事件中获取目的地点,并且获取从智能终端所在位置至目的地点之间的交通状况等级;
判断交通状况等级是否高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提前闹铃等级;
当交通状况等级高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提前闹铃等级时,将预设的备用闹铃时间作为新的预设的闹铃时间,预设的备用闹铃时间在预设的预备时间和预设的闹铃时间之间。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
当智能终端的闹钟启动闹铃时,开始计时;
判断计时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再次闹铃时长;
当计时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再次闹铃时长时,获取用户的第二生理参数和第二运动参数;
根据第二生理参数和第二运动参数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当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控制智能终端的闹钟启动闹铃。
本发明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控制智能终端的闹钟响铃的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到达预设的闹铃时间;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当前时间到达预设的闹铃时间时,获取用户与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闹铃距离;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当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闹铃距离时,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第一启动模块,用于当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控制智能终端的闹钟启动闹铃。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闹铃距离时,获取用户所处环境的环境声音分贝;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环境声音分贝是否高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取消闹铃分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44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