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轨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8102.1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8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晨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30/10 | 分类号: | H02S30/10;H02S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陈剑聪 |
地址: | 2238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轨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导轨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导轨夹具。
背景技术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而且为更好地理解背景信息,附图7至9示意性地画出了几种导轨。
目前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导轨,其一种固定方式是通过导轨的侧面安装槽来安装固定导轨,如图7所示的导轨70的1个侧面安装槽71,或如图8所示的导轨80的2个侧面安装槽81,其是例如通过螺栓和某一材质的卡件,将螺栓钻入预先放入导轨侧面安装槽的卡件来固定导轨,或者用T型螺栓直接钻入导轨的侧面安装槽来固定导轨。另一种固定方式是通过导轨底部的凹槽来固定,如图9所示的导轨90的底部安装槽91,其采用螺栓的固定方式和第一种相似或相同。无论是从侧面安装槽安装导轨,还是从底部凹槽安装导轨,要么受力不均,要么安装操作麻烦,要么安装效率低下,要么同时具有上述三个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导轨产生缺陷的原因在于,其是螺栓自身的一个点的固定,而且这种点的固定容易破坏导轨,拆卸也很不方便。
为使拆卸和安装均很方便的进行,发明人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终于研究了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以点带面的发明构思,使点的受力形成面的受力,而且打破原有安装导轨的凹槽是固定不动的常规思维,将导轨一分为二,形成分体式的可移动结构。以点带面的受力及可移动结构就构思出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仅拆卸/安装方便,而且拆卸/安装效率高,安装受力均匀的导轨夹具。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导轨夹具,包括支脚、螺栓、第一半夹部和第二半夹部;所述第一半夹部在其上端设有第一半夹槽,在其下端设有第二夹槽,在其中端设有结合孔;所述第二半夹部在其上端设有第二半夹槽,在其下端设有可插入在所述第二夹槽内的尾部,在其中端设有螺纹孔;所述支脚设有通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通孔、结合孔和螺纹孔将支脚、第一半夹部和第二半夹部连成一体;所述螺栓在与螺纹孔的螺旋转动过程中,第二半夹部可向第一半夹部远离或者靠近。
进一步地,导轨夹具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螺栓上,并使所述弹簧位于第一半夹部和第二半夹部之间。
进一步地,导轨夹具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套接在螺栓上,并使垫片位于支脚和螺栓的螺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脚为L型脚。
进一步地,所述L型脚与所述第一半夹部两者的接触面均为具有摩擦纹的粗糙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螺栓在与螺纹孔的螺旋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半夹部可向第一半夹部远离或者靠近,从而实现以点带面的受力及可移动结构的发明构思,从而实现不仅在安装或拆卸非常方便,效率高,只需单手旋转螺栓就可以实现;而且安装时由于是整个第一半夹部和整个第二半夹部的共同作用在导轨上,从而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背景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导轨夹具的结构图;
图2为第一半夹部和第二半夹部连接在一起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图2的第一半夹部和第二半夹部分开的爆炸图;
图4为图2的第一半夹部和第二半夹部连接在一起的剖面结构图;
图5为图1的导轨夹具的工作状态侧视结构图;
图6为图5的导轨夹具工作状态下的爆炸图。
图7为背景技术中的第一种导轨截面示意图;
图8为背景技术中第二种导轨截面示意图;
图9为背景技术中第三种导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晨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晨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81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