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5175.5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2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赤木伸哉;东畑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有信 |
主分类号: | E05B77/06 | 分类号: | E05B77/06;E05B85/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国超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锁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靠地防止因被施加冲击引起的门的打开的门锁装置。门锁装置(10)具备:闩锁机构(18),其能够使撞针(8)卡合或脱离;打开杆(55),其与门把手的操作连动而旋转;传递构件(27),其能够在未锁定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摆动;以及弹簧构件(48),其对传递构件(27)从锁定位置朝向未锁定位置施力。弹簧构件(48)当在传递构件(27)上作用有设定值以上的惯性力时,允许传递构件(27)的从未锁定位置朝向锁定位置的移动。设有限制部(58),该限制部(58)在传递构件(27)克服弹簧构件(48)的作用力而朝向锁定位置移动时,限制弹簧构件(48)对传递构件(27)的朝向未锁定位置的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门锁装置,其在车辆的门把手上经由棒状件及打开杆而连结有传递构件,通过门把手的操作并经由传递构件而解除闩锁机构对撞针的卡合。在该门锁装置中,当门上施加有大的冲击,使门板变形而棒状件下降时,传递构件进行打开工作。此时,在门锁装置为未锁定状态的情况下,门有可能打开。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门锁装置,其使用具备树脂性的杆主体、金属制的惯性杆及螺旋弹簧的切换杆作为传递构件。在该门锁装置中,当门上施加有大的冲击时,惯性杆克服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倾斜成不能与闩锁机构卡合的角度。由此,实现了防止由冲击引起的门的打开。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26780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门锁装置中,若惯性杆倾斜的时机与棒状件向打开操作方向移动的时机不一致,则无法可靠地防止由切换杆引起的意料之外的门的打开。即,在惯性杆因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复位到初始位置后,若棒状件向打开操作方向移动,则门有可能打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防止因被施加冲击引起的门的打开的门锁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锁装置,其具备:闩锁机构,其能够使撞针卡合或脱离,且具有用于将所述撞针的卡合解除的操作接受部;打开杆,其与门把手的操作连动而旋转;传递构件,其能够在未锁定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摆动,所述未锁定位置是能够将所述打开杆的旋转力向所述操作接受部传递的位置,所述锁定位置是不能将所述打开杆的旋转力向所述操作接受部传递的位置;弹簧构件,其对所述传递构件从所述锁定位置朝向所述未锁定位置施力,另一方面,在所述传递构件上作用有设定值以上的惯性力时,允许所述传递构件从所述未锁定位置朝向所述锁定位置移动;以及限制部,当通过所述设定值以上的惯性力的作用使所述传递构件克服所述弹簧构件的作用力而朝向所述锁定位置移动时,所述限制部将所述弹簧构件卡止,限制所述弹簧构件对所述传递构件的朝向所述未锁定位置的施力。
根据该门锁装置,当在门上施加有强的冲击时,因该冲击而门锁装置整体移动。当因该移动而在传递构件上作用有设定值以上的惯性力时,传递构件自身要持续停留于当前位置。此时,在门锁装置为未锁定状态的情况下,传递构件成为克服弹簧构件的作用力而朝向锁定位置移动的状态。于是,弹簧构件卡止于限制部,从而朝向未锁定位置的传递构件的施力被限制。因此,传递构件保持为移动到锁定位置侧的状态。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门锁装置中,当通过惯性力的作用而使传递构件朝向锁定位置移动时,由限制部限制弹簧构件对传递构件的朝向未锁定位置的施力,传递构件被保持为移动到锁定位置的状态。因此,即使与打开杆连结的连结构件比传递构件延迟地向门的打开操作方向移动,打开杆的转动力也不会经由传递构件而向闩锁机构传递。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意料之外的门的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组装于门的门锁装置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有信,未经株式会社有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51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