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门禁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4050.0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4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玲慧;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讯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凤***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门禁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禁管理系统,具体是一种高效门禁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门禁系统按进出识别方式可分为密码识别和卡片识别方式。密码识别通过检验输入密码是否正确来识别进出权限,操作方便,无须携带卡片;成本低。但密码容易泄露,安全性不高;无进出记录;只能单向控制。卡片识别通过控制器读取并判断卡片内部芯片的信息,或读卡加密码方式来识别进出权限,开门方便安全,可连微机,有开门记录,可以实现双向控制,但同时也存在卡片磨损,卡片信息容易丢失的问题。
门禁管理系统可以控制人员的出入,还可以控制人员在楼内及敏感区域的行为并准确记录和统计管理数据的数字化出入控制系统。它主要解决了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办公室等重要场所的安全问题。在楼门口、电梯等处安装控制装置,例如门禁控制器、密码键盘等。住户要想进入,必须有卡或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获准通过。门禁管理系统可有效管理门的开启与关闭,保证授权人员自由出入,限制未授权人员进入。现有的门禁系统具有智能化水平低、安全性低的缺点,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门禁管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门禁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门禁管理系统,包括身份识别装备、电梯指纹模块、访客对话单元、危险预警单元、中央控制器、电梯语音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传感器模块、门禁设备、监控模块、显示模块和远程控制模块;所述身份识别装备、电梯指纹模块、访客对话单元、危险预警单元、电梯语音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传感器模块、门禁设备、监控模块、显示模块和远程控制模块均连接至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连接至用户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身份识别装备包括指纹识别单元和胁迫报警模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红外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危险预警单元包括环境监测装置、报警装置和防破坏自保护装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胁迫报警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至监控中心.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显示模块还包括显示屏和控制按键。
一种高效门禁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人们通过电梯指纹模块采集指纹,电梯指纹模块采集的指纹传送至公安系统;电梯语音模块提示用户注意安全,播放安全提示语音;
二、住户下电梯,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人体时,通过信号告知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控制身份识别装备工作,指纹识别单元用于录入指纹,将录入的指纹与已注册的合法用户指纹进行匹配比对,若达到预先设定的匹配度则认为是同一人,则将信息传递至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控制门禁设备开锁,若指纹匹配失败三次以上,则中央控制器控制危险预警单元报警,且中央控制器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用户端;
三、当访客无法进入时,访客可以通过访客对话单元与主人联系,通过显示模块输入密码进入;
四、当有人胁迫开门时,通过胁迫报警模块告知监控人员,使监控人员及时报警,对被胁迫人员进行救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高效门禁管理系统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具有智能化水高、安全性高的优点;杜绝非法或外来人员随意进出,既方便了内部管理,又增强了内部的安保;设有访客对话单元,能与门外访客实现语音、视频通话,人性化水平高;使用方法简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效门禁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身份识别装备;2-指纹识别单元;3-胁迫报警模块;4-电梯指纹模块;5-访客对话单元;6-危险预警单元;7-中央控制器;8-电梯语音模块;9-无线通讯模块;10-传感器模块;11-红外传感器;12-烟雾传感器;13-门禁设备;14-监控模块;15-显示模块;16-远程控制模块;17-用户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讯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讯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40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