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已建立通信信道的即时通信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4022.9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7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江虹;江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虹;江杰明 |
主分类号: | H04L51/046 | 分类号: | H04L51/046;H04L51/10;H04L65/1093;H04L65/4038;H04M3/56;H04N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丁君军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终端设备 之间 建立 信道 即时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已建立通信信道的即时通信系统和方法。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多个通信设备标识符,每个通信设备标识符对应于一个通信设备;第一用户控件,所述第一用户控件提供用于与第一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一命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从所述多个通信设备标识符中选择的第一通信设备标识符相关联;以及与所述存储器通信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建立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信道;当所述第一用户控件被用户操纵时,接收所述第一命令;以及基于已经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命令,利用已建立的第一通信信道,将第一多媒体流传送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5月3日、优先权日为2012年5月4 日、申请号为201310182415.0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申请要求美国临时专利2012年5月4日提交的申请 61/642,616号的权益,其内容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连接的电子终端设备以及这些设备所支持的语音、视频通信等。更具体地,本发明所针对的技术领域是通过无线网络(比如,WiFi、蓝牙、蜂窝网、超宽带、WiMax)或者有线网络(比如,以太网、DSL)连接的携带式电子终端设备以及这些设备所支持的语音和视频通信服务。
背景技术
传统的通信终端设备比如电话,通常不具备按一键的即时通信特征。对于一部典型的电话,用户拨打电话需要按多个按键。随后有回铃音等待被叫接听电话。因此这种通信系统不是即时的,它需要按多个按钮。被叫是接受来话的人。在被叫的那一端,被叫必须至少按一个按钮来接听主叫。
有些手机具备有通过一键通(push-to-talk)功能来提供即时语音。然而,一键通在手机上的设计主要是一对多的群呼叫。此外,这些一键通呼叫只能是半双工,也就是在任何时候通信是单向的,因此一次只能让抢占发话权的一方说话。有些即时通信软件系统可以指示其他用户的状态,并允许用户之间互相发送即时消息,但这些系统不提供即时的语音或视频服务。
此外,传统的电话由两个呼叫支路构成:由主叫向被叫的支路,另外一个是由被叫到主叫的支路。基本上,两个支路必须在主叫和被叫说话之前建立起来。主叫和被叫无法单独控制呼叫支路。
在现实生活中,主叫有可能仅需要向被叫说话而不期望接受任何来自被叫的回应。因此,仅需一条从主叫向被叫的呼叫支路。类似地,被叫有可能只想听电话。这样,建立从被叫到主叫的呼叫支路是没有必要的。对于传统电话,主叫或被叫没有分别控制呼叫支路的选择。
此外,伴随着网络带宽的增长,在宽带网络上建立呼叫的要求逐渐被排除了。呼叫建立导致时延,妨碍即时通信。呼叫建立的概念起源于电路交换网络,因为在电路交换网络中资源有限而且需要被分配。当语音通信从电路交换网络发展到包交换网络,基于IP的语音通信技术(VoIP)得到发展起来了。在VoIP发展初始阶段,因为网络资源有限,VoIP也需要建立呼叫。在今天的无线网络和固定网络中,网络资源和实时语音、视频通信的带宽需求比还是相对充足的。
发明内容
随着今天的技术进步,和宽带网络的发展,传统电话的呼叫建立已经不需要了。当前的呼叫建立过程阻碍了人们之间自然的交互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通信系统,该系统中,在任何呼叫之前,通信信道已首先在两个通信终端设备之间建立起来。以最少的维护信令消息保持信道的通畅和工作。当一个用户打电话时,不存在呼叫建立。这种设计的一个优点是排除不必要的呼叫建立,并提供直观的用户界面来模仿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互动,从而带给用户即时通信的体验。最终结果就像用户都身置在同一间房间中进行沟通一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虹;江杰明,未经江虹;江杰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40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