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3375.7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1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高自建;郎需霞;苗春葆;张清亮;张泉;孙业涛;纪业;姜瑞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00;F23G7/00 |
代理公司: | 11223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另婧<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乙烯 合成 废料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装置,包括焚烧装置、急冷装置和降膜吸收装置,焚烧装置焚烧废料产生烟气,烟气经过急冷装置,进入降膜吸收装置中吸收,所述的急冷装置与所述的降膜吸收装置之间设有降温装置。本发明的废料处理装置能够稳定地生产高浓度的且纯净的盐酸,保证副产物盐酸的质量,变废为宝,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运行,既能够节省运行成本,也能够满足环保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气废液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氯乙烯(VCM)生产合成过程中的焚烧单元的主要任务是焚烧氯乙烯(VCM)产生的轻组分和重组分废料,也焚烧各工序的排出尾气。这些废料在1100℃以上温度燃烧产生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当然还有少量氮氧化物和氯气,燃烧产物离开焚烧炉后,经过余热锅炉换热,温度降低到550℃,然后急冷塔中用水吸收冷却。从急冷塔出来的气相中,还有少部分的氯化氢气体,在降膜吸收器中被吸收,尾气进一步去碱洗塔系统。
在这个流程中,由于急冷塔是通过加入水来对烟气尾气进行降温,所以就不能保证水量与烟气中氯化氢的量相匹配,从而只能产生低浓度盐酸(18%);同时,在急冷塔内,烟气与降温液的交换一般不能够充分进行,而且离开急冷塔时温度仍然较高,因此也影响后续降膜吸收器的吸收。另外,焚烧炉本身及余热锅炉部分是钢制设备且重组分中含有铁,高温的尾气可能会将铁离子带到吸收系统,而且焚烧炉在开停车阶段或运行不正常的阶段,很难保证燃烧完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会污染盐酸,影响它的品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装置,本发明的废料处理装置能够稳定地产生高浓度的且纯净的盐酸,保证副产物盐酸的质量,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运行,既能够节省运行成本,也能够满足环保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装置,包括焚烧装置、急冷装置和降膜吸收装置,焚烧装置焚烧废料产生烟气,烟气经过急冷装置,进入降膜吸收装置中吸收,所述的急冷装置与所述的降膜吸收装置之间设有降温装置。
目前,氯乙烯合成后产生的废料在焚烧装置中在1100℃以上温度燃烧产生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氯化氢,还有少量氮氧化物和氯气,经过余热装置后温度降至550℃左右,烟气经过急冷塔进行降温,同时烟气中的部分氯化氢气体、水蒸汽等被急冷塔的急冷介质吸收。一般经过急冷塔输出的烟气直接进入降膜吸收器进行吸收,但此时的烟气温度仍然较高,一般均在80℃以上,同时烟气中仍然含有其他的杂质,不利于降膜吸收器中的吸收,也会造成制备的盐酸不够纯净。
而本方案在急冷装置与降膜吸收装置之间设置降温装置,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降低进入降膜吸收器的烟气的温度,冷凝部分水汽,以利于降膜吸收器的吸收;另一方面,在降温装置降温的过程中,冷凝的部分水汽还可以带走一些固体或者气体杂质,便于生产纯净的高浓度的盐酸副产物。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降温装置为冷凝器,包括烟气流通管路和冷凝介质流通管路,烟气经过烟气流通管路与冷凝介质换热降温,然后进入降膜吸收装置吸收。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烟气流通管路包括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的烟气进口通过管路与急冷装置连通,所述的烟气出口通过管路与降膜吸收装置连通。
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酸液储罐,所述的降温装置的底部设有酸液排出管路,所述的酸液排出管路与酸液储罐连通,部分烟气在降温装置中冷凝形成的酸液通过酸液排出管路排放到酸液储罐中;
优选的,所述的酸液储罐与降膜吸收装置连接,酸液储罐中的酸液通入降膜吸收装置中吸收烟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33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