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接钨材与铜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9604.8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2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杰;陈翔;闫鸿浩;王小红;缪玉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7/06 | 分类号: | B22F7/06;B22F3/08;B22F3/1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方法 | ||
1.一种连接钨材与铜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在钨材与铜材之间铺设铜粉,预压到铜的理论密度的30-80%;
(2)在真空或还原性气氛中,加热至700-1070℃温度条件下,还原预烧结30min以上,形成预烧结工件;
(3)爆炸压实预烧结工件,将铜粉层压至理论密度的95%以上;
(4)将爆炸压实的工件置于800-1070℃温度条件下,扩散烧结30min以上;随炉冷却,即实现钨材与铜材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钨材表面铺设铜粉,预压到铜的理论密度的30-80%;
(2)在真空或还原性气氛中,加热至700-1070℃温度条件下,还原预烧结30min以上,形成预烧结工件;
(3)爆炸压实预烧结工件,将铜粉层压至理论密度的95%以上;
(4)将爆炸压实的工件置于800-1070℃温度条件下,扩散烧结30min以上;随炉冷却,即实现钨材与铜材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还原性气氛为氢气、氢气与氩气混合气、氢气与氦气混合气或氢气、氩气与氦气混合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粉替换为钨铜合金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粉替换为钨铜合金粉。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爆炸压实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的爆炸压实,另一种是水下爆炸压实。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爆炸压实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的爆炸压实,另一种是水下爆炸压实。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爆炸压实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的爆炸压实,另一种是水下爆炸压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960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