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行多波束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447558.8 | 申请日: | 2017-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1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东;吴昱民;杨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52/14 | 分类号: | H04W52/14;H04W52/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行 波束 功率 控制 方法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多波束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其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信道或目标信号对应的至少两个发送波束的资源标识信息;若资源标识信息对应的至少两个发送波束的总发射功率超过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则通过发送波束中的部分波束向基站发送上行信号,或将发送波束的总发射功率调整至最大发射功率以下后再向基站发送上行信号,或对发送波束分组,并通过分组后的发送波束分别向基站发送上行信号。本发明能够保证目标信道或目标信号对应的多个发送波束的总发射功率低于或等于最大发射功率的同时,还可进一步保证目标信道或目标信号的传输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多波束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未来第五代(5G,5Generation)移动通信系统,亦可称为新空口(NR,New Radio)系统中,为达到下行链路传输速率20兆位/秒(Gbps),上行链路传输速率10Gbps的目标,高频通信和大规模天线技术将会被引入。具体地,高频通信可提供更宽的系统带宽,天线尺寸也可以更小,更加有利于大规模天线在基站和终端(UE,User Equipment)中部署。基站侧多波束/多收发节点(Multi-beam/Multi-TRP,Multi-beam/Multi-Transmit Receive Point)的发送和接收,UE侧多波束(Multi-beam)的发送和接收将会广泛应用。如图1所示的上行链路的多波束传输示意图,新空口物理上行共享信道(NR-PUSCH,New Radio Physical UplinkSharing Channel)采用多波束进行传输,即UE通过多条收发波束对链路(Beam pair link,BPL)向终端传输信息,例如UE中BPL1和BPL2均作为NR-PUSCH的传输波束。
对于UE的多波束发送,需要支持波束特定的功率控制,但当UE多波束总的发送功率超过最大发送功率时,如何进行功率裁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多波束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解决UE多波束总的发送功率超过最大发送功率时,无法进行功率裁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多波束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获取目标信道或目标信号对应的至少两个发送波束的资源标识信息;
若资源标识信息对应的至少两个发送波束的总发射功率超过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则通过发送波束中的部分波束向基站发送上行信号,或将发送波束的总发射功率调整至最大发射功率以下后再向基站发送上行信号,或对发送波束分组,并通过分组后的发送波束分别向基站发送上行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信道或目标信号对应的至少两个发送波束的资源标识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资源标识信息对应的至少两个发送波束的总发射功率超过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时,通过发送波束中的部分波束向基站发送上行信号,或将发送波束的总发射功率调整至最大发射功率以下后再向基站发送上行信号,或对发送波束分组,并通过分组后的发送波束分别向基站发送上行信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上行多波束功率控制程序,处理器执行上行多波束功率控制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上行多波束功率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上行多波束功率控制程序,上行多波束功率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上行多波束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75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