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伪印章及防伪印章比对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6329.4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5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薛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生物电子标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K1/36 | 分类号: | B41K1/36;B41K1/08;G06F1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9 | 代理人: | 杜林雪 |
地址: | 2002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伪 印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印章及防伪印章比对系统。
背景技术
印章是企事业单位乃至政府机关必不可少的公证工具,在现有的机械式印章或因保管不慎而遗失,或因有未经授权而偷盖导致不当使用的问题。
为此,已开发出电子印章来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520042143.5涉及了一种电子印章,其中设置有计数装置、摄像装置和处理器等。当盖印时,触发摄像装置将被盖章文件的纸纹特征记录下来并由处理器处理后存储,从而实现对印章的追溯管理。
但是,这种电子印章为了使得摄像装置工作还需要在内部设置电源,结构比较复杂,不便于生产,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便,成本较低的防伪印章。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伪印章,包括印体和壳体,所述印体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壳体的下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护圈和定位圈,所述护圈包括至少两个可相对旋转的印圈,所述定位圈设置在所述两个印圈之间,所述印圈的底端面上分别形成有凸凹的花纹图案,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印圈的花纹图案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形防伪图案,当所述至少两个印圈相对旋转改变各自花纹图案的相对位置时,产生变化的环形防伪图案。
较佳地,所述护圈包括可相对旋转的内印圈和外印圈,所述内印圈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卡齿,所述外印圈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卡齿,所述第一卡齿与所述第二卡齿相匹配。
较佳地,各个第一卡齿)以及各个第二卡齿之间的间距不相等,使得所述内印圈与所述外印圈每次相对旋转的角度不同。
较佳地,所述第一卡齿和所述第二卡齿之间的所述间距设计成使得所述环形防伪图案在旋转10万次内不重复。
较佳地,所述印圈为单向旋转。
较佳地,所述护圈包括两个以上可相对旋转的印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防伪印章比对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用于获取由上述防伪印章盖印好的印章图案以及防伪图案;传输装置,用于传输所获取的印章图案以及防伪图案;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出与所述防伪图案相关的编码;后台控制装置,所述后台控制装置与所述传输装置和所述识别模块通信连接,并且包括审核模块和验证模块,其中所述审核模块根据使用者的请求对盖印行为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则记录本次盖印的防伪图案的编码;所述验证模块则能根据所传输的防伪图案的编码与所记录的编码相比较,来验证授权盖印的合法性。
较佳地,上述的防伪印章比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所述传输装置为智能手机的通信数据传输系统;所述识别模块为智能手机内置的识别功能模块。
较佳地,上述的防伪印章比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台控制装置为远程的云系统。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对所盖印章与纸质文件章面范围内的特征或对所盖印章的特征进行自动识别(例如按照约定俗成的做法,一般印章总是盖在签署日期、签署单位或者经办人的文字上,所以每次盖章,在章面范围内总是会有文字或图案出现,由于每次盖章的位置和角度以及盖章力度都会不同,可以认为每个盖章与纸质底纹形成了不可能重复的章面特征;还例如可以通过识别自动编码防伪印章的内外印圈相对旋转产生的防伪图案形成编码,由于印面的间隔长度,以及内外印圈每次签章转动的角度行程不同,可以确保签章防伪印面10万次内不会产生重复的特征来识别每次盖章的授权合法性)。这样通过简单的设置,即可确保所盖印章在有效授权范围内的防伪需求。
2、本发明的防伪印章的工作机制是通过机械原理实现,因此对使用环境、使用条件以及制造成本不高。
3、可以利用智能手机通过APP软件对文件上所盖印章或盖章与纸质底纹形成的特征进行智能识别,并通过云系统在后台进行授权合法性确认来验证所盖印章的真伪。因此对使用环境、使用条件没有过多的要求,并且应用成本也不高,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防伪印章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伪印章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防伪印章的印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防伪印章的内外圈旋转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是一种防伪印章,其包括印体1和壳体组成。在印体内可植入RFID标签作为每个印体的唯一标识信息。壳体的形状结构可以与现有的印章壳体类似,其区别在于在壳体的下部所设置的支架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生物电子标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生物电子标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63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印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CCD导航定位的激光打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