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巾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0587.1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8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代五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云智医疗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374 | 分类号: | D04H1/4374;D04H1/4382;D04H1/4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梳棉机 无纺布 棉网 湿巾 水刺机 卷绕机 棉材料 制造 压棉 脱脂棉 复合无纺布 烘干机烘干 抗紫外线 梳理成网 天然性质 制造装置 烘干机 抗静电 棉纤维 蓬松性 柔软性 速干性 纤维网 共聚 纺丝 卷绕 铺网 柔软 吸湿 压薄 异形 黏胶 加工 印染 纤维 梳理 棉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巾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包括第一梳棉机、第二梳棉机、压棉机、水刺机、烘干机和卷绕机,第一梳棉机将第一棉材料加工成第一棉网,第二梳棉机将第二棉材料加工成第二棉网,第一棉网和第二棉网通过压棉机压薄,将已经混合的纤维网通过水刺机,然后通过烘干机烘干,经过卷绕机卷绕成多功能超仿棉湿巾专用无纺布。本发明的湿巾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将脱脂棉或者黏胶和超仿棉纤维混合梳理梳理成网,铺网,通过水刺机,制造成为一种新型复合无纺布,既保持棉花的天然性质,柔软舒适,又降低成本,该纤维通过“连续共聚+异形纺丝+印染处理”而形成,在良好的吸湿、速干性之外,还具有柔软性、抗紫外线、抗静电和蓬松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具体为一种湿巾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脱脂棉是原棉经过烧碱煮炼脱去天然蜡质,再经过双氧水漂白得到的吸水材料。粘胶纤维(Viscose),是粘纤的全称,以“木”作为原材料,从天然木纤维素中提取并重塑纤维分子而得到的纤维素纤维。其制备过程为:将植物纤维素经碱化而成碱纤维素,再与二硫化碳作用生成纤维素黄原酸酯,溶解于稀碱液内得到的粘稠溶液称粘胶,粘胶经湿法纺丝和一系列处理工序后即成粘胶纤维。
粘胶纤维的吸湿性符合人体皮肤的生理要求,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防紫外线,色彩绚丽,染色牢度较好等特点。其具有棉的本质,丝的品质。是地道的植物纤维,源于天然而优于天然。目前广泛运用于各类内衣、纺织、服装、无纺等领域。
湿巾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已经被消毒,但不能消毒其他物品,里面含有护肤的成分,只能做皮肤湿润保养的。另一类是不仅本身被消毒,而且对别的物品也可起到消毒作用的消毒湿巾,可以用做皮肤擦伤、划伤等的消毒或杀菌。但是无论拿一种湿巾,基础载体都是无纺布,制造成本高,功能相对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巾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具有既保持棉花的天然性质,柔软舒适,又降低成本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巾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包括第一梳棉机、第二梳棉机、压棉机、水刺机、烘干机和卷绕机,第一梳棉机将第一棉材料加工成第一棉网,第二梳棉机将第二棉材料加工成第二棉网,第一棉网和第二棉网通过压棉机压薄,第一棉网和第二棉网依次通过水刺机和烘干机,烘干机的一侧设置卷绕机。
优选的,第一棉材料和第二棉材料为脱脂棉/黏胶、超仿棉或100%超仿棉。
优选的,第一棉网和第二棉网为混合棉网或100%超仿棉网。
一种湿巾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制造步骤:
第一步、取脱脂棉/黏胶纤维1%-60%;也可以100%使用超仿棉纤维。
第二步、取99%-40%,也可以取100%超仿棉纤维。
第三步、将脱脂棉/黏胶纤维+超仿棉纤维混合开松,通过开送机,混棉机,经过第一梳棉机和第二梳棉机,梳理成第一棉网和第二棉网,再通过压棉机使棉网加压变薄,然后通过网帘向前均衡移动,也可以用100%超仿棉纤维,通过开送机,混棉机,经过第一梳棉机和第二梳棉机梳理成第一棉网和第二棉网,再通过压棉机使第一棉网和第二棉网加压变薄,然后通过网帘向前均衡移动;
第四步、将已经混合的纤维网通过水刺机,使多层混合棉网缠结成无纺布,然后通过烘干机烘干,经过卷绕机卷绕成多功能超仿棉湿巾专用无纺布,也可以将100%超仿棉纤维网通过水刺机,使棉网缠结成无纺布,然后通过烘干机烘干,经过卷绕机卷绕成多功能超仿棉湿巾专用无纺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云智医疗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江阴云智医疗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0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