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9712.7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0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方秀平;林百煌;杨海涛;张海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02 | 分类号: | B08B1/02;B08B1/00;B08B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金刚 |
地址: | 3221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壳 轴颈 锌粉 进给 装置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包括轴承安装板,轴承安装板侧边与第一气缸连接,轴承安装板下方设有直线导轨,轴承安装板上设有2个以上的切换式治具,切换式治具由旋转轴带动,旋转轴下方设有滚轮,相邻滚轮之间设有摩擦轮,摩擦轮由电机带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的实现方法。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生产效率高及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元器件生产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机外壳生产中,机壳在压制成形后,其轴颈部往往有一圈锌粉,在现有状况下,需人工手动拿竹签对准机壳轴颈部逐个刮去锌粉,不仅耗时且效率低下,清除锌粉效果差。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针对这一技术难题进行研究。也没有一种装置进行自动进给,生产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生产效率高及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的实现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包括轴承安装板,轴承安装板侧边与第一气缸连接,轴承安装板下方设有直线导轨,轴承安装板上设有2个以上的切换式治具,切换式治具由旋转轴带动,旋转轴下方设有滚轮,相邻滚轮之间设有摩擦轮,摩擦轮由电机带动。
所述旋转轴上设有轴承,轴承与轴承安装板连接。
相邻滚轮组采用上下错开结构。
所述轴承内设有润滑加油通道。
所述切换式治具下端设有磁铁。
所述切换式治具下端用定位销固定。
上述的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下启动按钮,第一气缸带动轴承安装板沿直线导轨从初始位置向前移动至工作位置,此时滚轮与摩擦轮从脱离状态变为接触状态;
(2)、电机带动摩擦轮,摩擦轮带动滚轮旋转,继而滚轮带动旋转轴旋转,旋转轴与切换式治具通过定位销及磁铁连接;
(3)、切换式治具带着机壳同步旋转;
(4)、用竹签进行去锌粉。
所述旋转轴上设有轴承,轴承与轴承安装板连接;相邻滚轮组采用上下错开结构;所述旋转轴上设有轴承,轴承与轴承安装板连接;切换式治具下端设有磁铁;切换式治具下端用定位销固定。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包括轴承安装板,轴承安装板侧边与第一气缸连接,轴承安装板下方设有直线导轨,轴承安装板上设有2个以上的切换式治具,切换式治具由旋转轴带动,旋转轴下方设有滚轮,相邻滚轮之间设有摩擦轮,摩擦轮由电机带动,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生产效率高及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等特点。
2、本发明中的旋转轴上设有轴承,轴承与轴承安装板连接,转动效果好,结构简单耐用。
3、本发明中的切换式治具下端设有磁铁,可根据不同尺寸机壳快速切换治具,治具可存放在机架的中间板,方便管理与更换。
4、本发明中的相邻滚轮组采用上下错开结构,充分利用摩擦轮的上下圆柱表面,提高使用寿命率。
5、本发明中的轴承内设有润滑加油通道,能够润滑轴承,使用寿命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97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耳套结构及头戴式耳机
- 下一篇:D形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