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体检测方法、活体检测系统以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9294.1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5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范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6 | 分类号: | G06V40/16;G06V4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彭久云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体 检测 方法 系统 以及 存储 介质 | ||
一种活体检测方法、活体检测系统以及存储介质。该活体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被测人脸的在第一拍摄角度的第一图像和在第二拍摄角度的第二图像,其中,第一拍摄角度与第二拍摄角度不同;基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构建被测人脸的三维信息;在确定三维信息与真实人脸的三维形状相匹配的情况下,提示活体检测成功。该活体检测方法能够基于不同拍摄角度的人脸图像进行活体检测,降低活体检测的成本,简化活体检测的判断流程,提高活体检测的判断效率,提高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活体检测方法、活体检测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其具有非强制性和非接触性等优点。随着人脸识别算法准确度的提升以及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的发展,基于人脸识别的应用技术已经逐步商用化,人脸识别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安防、金融领域、电子商务等需要身份验证的场景,例如银行远程开户、门禁系统、远程交易操作验证等。
为了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活体检测技术逐渐成为人脸识别系统的核心技术。活体检测技术可以确定被检测对象是否为有生命的个体,而非照片、视频等无生命的物体,从而可以防止恶意攻击者利用录制的视频、拍摄的照片、3D人脸模型或伪造的面具等方式进行恶意攻击。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活体检测方法、活体检测系统以及存储介质。该活体检测方法能够基于不同拍摄角度的人脸图像进行活体检测,降低活体检测的成本,简化活体检测的判断流程,提高活体检测的判断效率,提高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活体检测方法,其包括:获取被测人脸的在第一拍摄角度的第一图像和在第二拍摄角度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拍摄角度与所述第二拍摄角度不同;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构建所述被测人脸的三维信息;以及在确定所述三维信息与真实人脸的三维形状相匹配的情况下,提示活体检测成功。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活体检测系统,其包括:图像采集设备,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用于采集图像;所述存储器存储有适于由所述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运行以执行如下步骤:获取被测人脸的在第一拍摄角度的第一图像和在第二拍摄角度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拍摄角度与所述第二拍摄角度不同;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构建所述被测人脸的三维信息;以及在确定所述三维信息与真实人脸的三维形状相匹配的情况下,提示活体检测成功。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适于由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运行以执行如下步骤:获取被测人脸的在第一拍摄角度的第一图像和在第二拍摄角度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拍摄角度与所述第二拍摄角度不同;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构建所述被测人脸的三维信息;以及在确定所述三维信息与真实人脸的三维形状相匹配的情况下,提示活体检测成功。
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上述概括说明和下面的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用于进一步说明所要求的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体检测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检测方法的一个示例中超时判断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检测方法的一个示例中质量判断的流程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体检测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92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