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脾肾阳虚证的十二经络子午流注贴敷膏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9052.2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3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甘冠蓝 | 申请(专利权)人: | 钦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54 | 分类号: | A61K36/54;A61K9/70;A61P1/14;A61P13/12;A61P37/04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汤凌志 |
地址: | 53501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阳虚 十二 经络 子午 流注 膏药 | ||
本发明公开了十二经络子午流注穴位贴敷的膏药及使用方法,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芥子1‑2份,党参0.5‑0.8份,肉桂0.8‑1.5份,黄芪0.8‑2份,白术0.5‑1份,当归0.7‑1.5份;制备方法如下:将上述中药材打粉,过筛,加0.5‑1份姜汁,顺时针搅拌,呈稠糊状,无水渗出,做成球状药饼,剪成大小正方形备用;使用方法如下:1)按以下时间点贴于相关穴位:上午9‑11时贴于脾俞、双足三里穴位,下午5‑7时贴于肾俞、关元、肺俞穴位;2)将球状药饼敷于穴位上,用白色医用胶布固定;3)每日一贴,每次4‑6小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穴位贴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脾肾阳虚证的十二经络子午流注贴敷膏药。
背景技术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再直接贴敷穴位,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穴位贴敷在我国的发展由来已久,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穴位贴敷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的穴位贴敷呈现出简单化与便捷性的趋势,如市面上各种止痛的贴敷多种多样,操作非常便捷。十二经络子午流注穴位贴敷不同于药店所售的普通贴敷,其是根据人体的经络学原理,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贴于几个主要穴位,以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脾肾阳虚证的十二经络子午流注贴敷膏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脾肾阳虚证的十二经络子午流注贴敷膏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白芥子1-2份,党参0.5-0.8份,肉桂0.8-1.5份,黄芪0.8-2份,白术0.5-1份,当归0.7-1.5份;
制备方法如下:
将上述中药材打粉,过筛,加0.5-1份姜汁,顺时针搅拌,呈稠糊状,无水渗出,做成球状药饼,剪成大小正方形备用;
使用方法如下:
1)按以下时间点贴于相关穴位:上午9-11时贴于脾俞、双足三里穴位,下午5-7时贴于肾俞、关元、肺俞穴位;
2)将球状药饼敷于穴位上,用白色医用胶布固定;
3)每日一贴,每次4-6小时。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十二经络子午流注穴位贴敷的膏药,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白芥子1.5份,党参0.7份,肉桂1.2份,黄芪1.6份,白术0.8份,当归1.2份;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十二经络子午流注穴位贴敷的膏药,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将中药材打粉,过100-150目筛,加0.5-1份姜汁,顺时针搅拌5-15分钟,呈稠糊状,无水渗出,做成直径10mm-15mm大小的球状药饼,白色医用胶布剪成30mmX30mm大小正方形备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按照人体经络循行时间规律,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脾在上午9-11时,肾在下午5-7时,两经经气最旺,再辅助以药物,达到健脾补肾之功效,提高机体免疫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由以下重量份中药材制成:
白芥子1份,党参0.5份,肉桂0.8份,黄芪0.8份,白术0.5份,当归0.7份;
制备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钦州学院,未经钦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90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色丁间棉运动裤
- 下一篇:一种辛夷花鲜榨喷雾干燥颗粒饮片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