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改性丙烯酰胺提高色牢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37595.0 | 申请日: | 2017-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2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昊天;张清润;唐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聚合辐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5/00 | 分类号: | C08F285/00;C08F283/12;C08F220/18;C08F220/06;C08F222/02;C08F220/54;C08F212/08;C09J13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改性 丙烯酰胺 提高 牢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烯酰胺的相关制作方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使用改性丙烯酰胺提高色牢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丙烯酸粘合剂的色牢度检测是性能测试的一项重要指标,粘合剂打样烘干后进行干湿擦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色浆脱落或者掉色明显,这一问题对粘合剂的综合性能有着严重的影响,克服不了这一问题,产品的性能始终得不到体现,从而对销量有着很消极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改性丙烯酰胺提高色牢度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改性丙烯酰胺提高色牢度的方法,在预乳化阶段,加入适量的这一改性丙烯酰胺,可以对丙烯酸酯粘合剂的附着力及色牢度有着明显的改善提高。
用于丙烯酸乳液的反应体系中含:
A.单体:丙烯酸丁酯25~30%,苯乙烯8~15%
B.酸:丙烯酸0.2~1%,衣康酸0.2~1%
C.交联剂:改性丙烯酰胺IBMA0.2~2%
D.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1~1%,非离子乳化剂0.5~1.5%
E.功能单体:乙烯基硅油
F.引发剂:过硫酸铵0.04%
G.水:40~60%
完全分散后即可进行后续的高温聚合。
其制备工艺过程如下:
低温下十二烷基硫酸钠溶解较为缓慢,所以在反应进行前,先将用热水将其溶解,冷却后,再与反应体系中各组分依次加入到分散机中分散。分散完全后,称取5~10%的预乳液(初加)与70~80摄氏度加入初加预乳液及初加引发剂,待其反应稳定后开始滴加预乳液和引发剂,2.5~3小时滴完,然后保温1小时,最后降温后处理以及出料装袋。
优选的,改性丙烯酰胺交联剂用于丙烯酸粘合剂色牢度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阐述的方法,就是用少量的改性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穿插各个单体分子之间使之交联,来提高粘合剂各反应单体间的交联度和成膜强度,从而提高粘合剂的附着力及色牢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制备树脂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使用改性丙烯酰胺提高色牢度的方法,在预乳化阶段,加入适量的这一改性丙烯酰胺,可以对丙烯酸酯粘合剂的附着力及色牢度有着明显的改善提高。
用于丙烯酸乳液的反应体系中含:
A.单体:丙烯酸丁酯25~30%,苯乙烯8~15%
B.酸:丙烯酸0.2~1%,衣康酸0.2~1%
C.交联剂:改性丙烯酰胺IBMA0.2~2%
D.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1~1%,非离子乳化剂0.5~1.5%
E.功能单体:乙烯基硅油
F.引发剂:过硫酸铵0.04%
G.水:40~60%
完全分散后即可进行后续的高温聚合。
其制备工艺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聚合辐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聚合辐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75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