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切换主宽带网络网关BNG和备BNG的方法、系统和BNG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9393.1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9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彭书萍;郭红涛;陈国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换 宽带 网络 网关 bng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切换主BNG和备BNG的方法和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BNG、第二BNG和数据库,第一BNG为主BNG,第二BNG为备BNG,第一BNG处理第一用户的业务,当第一BNG和第二BNG的共有属性信息被写入到所述数据库中之后至所述第二BNG切换为主BNG之前,第二BNG从所述数据库中读取所述共有属性信息。当所述第一用户的静态信息被第一BNG写入到所述数据库中之后至所述第二BNG切换为主BNG之前,第二BNG从所述数据库中读取所述静态信息。当所述第一BNG出现故障不能继续处理所述业务时,第二BNG从所述数据库中读取所述业务在所述第一BNG上生成的动态信息。第二BNG切换为主BNG并接替第一BNG处理所述业务。上述方案可以减少主BNG和备BNG之间的通信资源浪费,提高备BNG的CPU资源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主宽带网络网关(英文:broadbandnetwork gateway,简称:BNG)和备BNG的方法、系统和BNG。
背景技术
在用户通过多个BNG接入网络的场景下,该多个BNG可以通过虚拟路由冗余协议(英文: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简称:VRRP)形成一个VRRP组,并协商出该VRRP组的主BNG和备BNG,该VRRP组相当于一台虚拟路由器,局域网内的主机只需知道这个虚拟路由器的网际互联协议(英文: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地址,并不需要知道具体某个BNG的IP地址,将局域网内主机的缺省网关设置为该虚拟路由器的IP地址,主机就可以利用该虚拟网关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为了减小BNG故障对业务的影响,提高网络的稳定性,VRRP组中的每个BNG可以通过双向转发检测(英文:Bidirectional ForwardingDetection,简称:BFD)或者以太网运营管理维护(英文:Ethernet Operations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简称:ETH OAM)对连接该BNG的设备间的通信链路进行快速故障检测。当所述通信链路出现故障时,通过BFD或ETH OAM功能,可以在毫秒级时间内探测到链路故障,配合VRRP协议,可以快速进行主备切换。
在上述主BNG和备BNG切换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用户业务在故障发生时不中断,就需要在VRRP协议确定主BNG和备BNG之后,将主BNG和备BNG的共有属性信息和用户的业务信息一起备份到备BNG,导致备BNG一直处于备份状态,备BNG一直运行但并不处理用户的业务,这样就会造成备BNG与主BNG的通信资源浪费和备BNG的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处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主BNG和备BNG的方法、系统和BNG,可以降低主BNG与备BNG的通信资源的浪费和备BNG的CPU资源的浪费。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主BNG和备BNG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包括数据库、第一BNG和第二BNG的系统中,其中,所述第一BNG为主BNG,所述第二BNG为备BNG,所述主BNG处理第一用户的业务,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BNG和所述第二BNG的共有属性信息被所述第一BNG写入到所述数据库之后至所述第二BNG切换为主BNG之前,所述第二BNG从所述数据库中读取所述第一BNG和所述第二BNG的共有属性信息。
在所述第一用户的静态信息被所述第一BNG写入到所述数据库之后至所述第二BNG切换为主BNG之前,所述第二BNG从所述数据库中读取所述第一用户的静态信息。
当所述第一BNG出现故障不能继续处理所述业务时,所述第二BNG从所述数据库中读取所述业务在所述第一BNG上生成的动态信息,所述业务在所述第一BNG上生成的动态信息由所述第一BNG同步写入到所述数据库。
所述第二BNG切换为主BNG并接替所述第一BNG处理所述业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93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