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被装物资订购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5050.8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4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刚 |
主分类号: | G06Q30/06 | 分类号: | G06Q30/06;G06Q50/26;A41H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蒋姝泓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资 订购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购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被装物资订购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武警被装物资供应主要采取高度集中统一的实物供应模式,具体概括为:统一供应标准,逐级编报预算,统一采购招标,工厂(仓库)调运分发,部队请领发放。这种高度集中统一实物供应的保障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1、供应标准灵活性差,难以满足被装精确化保障要求
现行被装供应标准,主要是由部队机关依据各气候区统一制定的,虽然针对相同气候区的不同任务性质部队、不同岗位执勤人员的实际进行了一定区分,但解决个人穿着需求的灵活性不够强。驻地相同的部队和科研院所、医院单位,平时承担的任务不同、训练强度不同,个人被装损耗差异很大,普遍存在“有的品种穿不完,有的品种不够穿”的现象,供应标准的“刚性”与个人需求的“弹性”矛盾突出,保障灵活性差。亟需建立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被装供应新模式来提高精确化保障水平。
2、供应层次环节多,周期长,被装保障时效性不够强
现行武警被装供应要经过预算、筹措、生产、调运、储存、发放等诸多环节,涉及各个部门,层次环节多,招标采购程序复杂繁琐,保障效益效率不高。特别是预算与发放周期长,实时掌控实力变化难度较大,导致预算请领的被装与所供人员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军需部门在发放后需多次组织调号,工作量大,影响了保障的准确性、时效性。
3、实物供应占用库存大,被装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
目前,武警被装供应每年约1300多个品种,1.5亿套(件)、价值50亿元左右,约合1000万包(箱),调拨发运需10000多节车皮。由于品种大幅度增加、号型繁杂,为保证调号适体要求,需保留较大比例的周转数,按品种划分带号型的被装周转数约为30%—40%。武警现有6个直属仓库,其中用于调号周转的约占50%,占用大量资金、资源和库房,保管维护成本高,推陈储新难度大,一旦装备新品种或个人被装制式发生变化,就变成老旧淘汰物资,造成极大浪费,被装资源没有得到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
4、调拨运输方式落后,被装调运军民融合水平较低
现行被装调拨主要依托部队内部运输投送系统,将被装由工厂(军需仓库)发运到全国部队,需要动用部队各级及仓库的各类运输工具,摊子过大、手续繁杂、力量分散,存在安全隐患,时效性得不到保证。随着社会物流体系、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快递送货、上门服务,已成为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丰富发达、方便快捷的社会物流服务网络体系,能够实现“工厂——部队”门对门、点对点直达配送,减少流通环节,缩短调运路程,压缩库存规模,节省发放时间,从而做到快速、高效、精准保障。
另外,武警被装物资的订购都依靠人工统计、采购,不同单位、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不同体形的人员对被装物资又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依靠业务人员统一进行信息收集、采购耗时耗力,效率低下,难以及时提供需要的被装物资。同时,现有采购方式采集的服装的着装率与适体率较低,难以满足广大官兵的需求,造成物资浪费。
随着军改深入,后勤保障的业务部门合并,业务人员减少,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加大,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寻找符合未来发展的武警被装物资供应新思路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被装物资订购系统和方法,解决了现有被装物资订购过程复杂、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被装物资订购系统,包括:
(1)后台系统,预先储存所有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包括人员姓名、人员类型、人员状态以及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匹配有相应气候区;后台系统根据所有用户的人员类型、人员状态以及气候区作为条件建立被装物资标准模型库,每一种人员类型、人员状态和气候区对应有可选的物资及最大申购数量;
(2)客户端计算机,与后台系统连接,用于获取用户信息,选择物资,向后台系统传送用户信息和用户订单;
(3)人体扫描测量系统,与客户端计算机连接,用于获取用户的人体表面三维数据,并传送给后台系统。
本方案的特点还在于:
进一步的,人体扫描测量系统包括扫描仪计算机和四台人体三维扫描仪,四台人体三维扫描仪分别设置于人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每台扫描仪采用非接触式人体参数测量仪,包括一台光栅机和位于光栅机两侧的两台黑白相机,利用计算机视觉方法获取人体表面三维数据。
进一步的,客户端计算机包括用户身份证号输入区、功能操作界面、显示屏、电子签名设备和凭证打印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刚,未经王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5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