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组核对性放电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2101.1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6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赵艳需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海联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福园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核对 放电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组核对性放电系统及方法,涉及蓄电池组的维护装置和方法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后台服务器、综合通信网、管理主机、放电主控板、放电装置以及电池监测装置。所述管理主机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放电主控板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主控板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放电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主控板用于控制所述放电装置动作;所述放电装置串联于蓄电池组以及负载之间,所述放电装置用于接受所述放电主控板的控制信号,对蓄电池组进行直流放电。所述系统具有可自动的实现放电,维护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组的维护装置和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组核对性放电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蓄电池组作为电力通信系统的后备电源,对保障电力通信系统不间断供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出于蓄电池组自身的特性,除了对蓄电池组的日常检测以外,还需要定期对蓄电池组进行核对性放电,以达到核对蓄电池组的容量、活化蓄电池组的目的。传统的变电站通信蓄电池组的核对性放电维护,需由至少2名通信维护人员携带放电设备进入变电站,人工将放电设备接入蓄电池组,并将蓄电池组脱离电源系统,每次放电需要3~10小时才能完成,放电完毕后将蓄电池组接回电源系统,由于变电站多数站点偏远、所需放电时间较长、人工接线存在安全风险等因素,造成蓄电池组维护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维护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可自动的实现放电,维护效率高的蓄电池组核对性放电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电池组核对性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台服务器、综合通信网、管理主机、放电主控板、放电装置以及电池监测装置,蓄电池组的采样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监测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监测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后台服务器的采样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监测装置用于采集蓄电池组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所述后台服务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经所述综合通信网与所述管理主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后台服务器模块用于根据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管理主机发出控制命令,所述综合通信网用于实现后台服务器与管理主机之间的通信;所述管理主机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放电主控板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主控板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放电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主控板用于控制所述放电装置动作;所述放电装置串联于蓄电池组以及负载之间,所述放电装置用于接受所述放电主控板的控制信号,对蓄电池组进行直流放电。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充电模块和充电主控板,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蓄电池组的充电端连接,所述充电主控板的控制端与所述管理主机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主控板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充电模块为所述蓄电池组进行充电。
优选的,所述电池监测装置通过RS485总线或RS232总线与所述蓄电池组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放电装置包括二极管组模块、BOOST升压电路模块以及常闭继电器模块,所述二极管组模块的正极、所述BOOST升压电路模块的正极以及继电器模块的一端相互连接后构成所述放电装置的第一接线端,所述蓄电池组的正极与所述放电装置的第一接线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组模块的负极、BOOST升压电路模块的负极以及常闭继电器模块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后构成所述放电装置的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用直接或间接与负载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二极管组模块包括两个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1-D2。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BOOST升压电路模块包括一个电感L、一个二极管D3以及一个MOSFET管M1,所述电感L与所述二极管D3串联,所述MOSFET管M1的源极与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MOSFET管M1的漏极接所述电感L与所述二极管D3的结点,所述MOSFET管M1的栅极为所述升压电路模块的控制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继电器模块为常闭继电器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海联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海联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21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耕机拖挂系统加强结构
- 下一篇:旋耕灭茬机齿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