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1650.7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0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昢圳;郑向群;任天志;成卫民;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誉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76 | 代理人: | 胡冰,鲁云博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农村 生活 污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主要有厨房、沐浴、洗涤和冲厕等,其数量、成分、污染物浓度与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和用水量有关。一般而言,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如下特点:有机物含量较高,可生化性好,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低,水质水量波动大。
针对农村地理位置偏远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集中建造大型水厂解决途径不切实际。农村污水排放源的特点是排放量不大,且排放点分散,通过大规模管网收集污水集中至中大型污水处理厂有困难,且不经济。但是如任其自由排放,则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针对以上问题,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为一体化MBR膜处理装置,采用单点进水。污水处理各反应区一般不设严格分区,污水在处理过程中各区微生物易于到达各功能区,由于其它性质的微生物的混合干扰,导致各功能区短时间内不能达到所需的反应条件,从而增加了污水处理区的容积。现有的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不够完善,具有出水效果不够高、质量重、体积大、滤料更换复杂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小型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包括:
S1、将污水排入从内到外依次布置的粗栅格室;
S2、将粗栅格室处理过的污水排入细栅格室,对污水进行缓冲调节;
S3、通过溢流方式,将细栅格室内处理后的水排入MBR膜处理室;
S4、通过溢流方式,将MBR膜处理室内处理后的水排入氧化室;
S5、在细栅格室底部设置第一排泥口,在MBR膜处理室底部设置第二排泥口,在氧化室底部设置第三排泥口,三个排泥口通向各处理室底部的污泥室,污泥室用于承接污水中的污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能耗低、效率高的优点。
本发明利用重力作用,进行了溢流和排污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采用微动力,降低了运行费用,更贴合农村生活习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处理设备的纵向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处理设备的横向剖面图;
图3是图1中的处理设备的曝气喷头布局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1-罐体、2-粗格栅、3-细格栅、4-MBR膜处理室、5-氧化室、6-防水隔板、7-曝气喷头、8-污泥室、9-罐体支脚、10-进污水管、11-进污水管阀门、12-第一溢流口、13-第二溢流口、14-第三溢流口、15-气泵、16-进气管、17-第三排泥口、18-第三阀门、19-第二排泥口、20-第二阀门、21-第一排泥口、22-第一阀门、23-总排泥口、24-总阀门、25-第三污泥倾斜板、26-第二污泥倾斜板、27-第一污泥倾斜板、28-总排泥倾斜板、29-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设备包括:罐体1和污泥室8。所述罐体1从由内到外依次分隔成粗栅格室2、细栅格室3、MBR膜处理室4和氧化室5。罐体1优选地为圆柱形,以钢板为材料制成,且加防腐涂料表面处理。所述污泥室8位于罐体1下方,承接罐体1处理水后留下的污渍,并且经过总排泥口23排出。
粗栅格室2位于罐体1的中间,粗栅格室2连接到污水管10,污水管10上设置有污水管阀门11。打开进污水管阀门11,污水经由污水管10进入到粗栅格室2。粗格栅2的孔径例如可以为25*25mm。
细栅格室3位于在粗栅格室2外侧,包裹粗栅格室2,细栅格室3与粗栅格室2之间用粗栅格隔开。细格栅室3的孔径10*10mm,设置细格栅室3的目的是对污水进行初步沉淀以及对后续处理污水的流量进行缓冲调节。细格栅室3上部设置有第一溢流口12,第一溢流口12通向MBR膜处理室4。
MBR膜处理室4位于细栅格室3外侧,包裹细栅格室3,细格栅室3内的污水经由第一溢流口12溢流至MBR膜处理室4内。MBR膜处理室4的上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溢流口13,第二溢流口13通向氧化室5。MBR膜处理室4内的污水经MBR技术净化后,初步净化的污水再经第二溢流口13溢流至氧化室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未经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16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