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龙睛金鱼的高密度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1344.3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4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龙;曲木;王云祥;卢正义;翟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现代晨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18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鱼 高密度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龙晴金鱼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龙睛金鱼的高密度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龙睛是金鱼的代表品种。它体型短粗,有背鳍,四开大尾鳍,头平而宽,两眼球突出眼眶外,所以得名“龙睛”。作为一类重要的观赏鱼,龙晴金鱼深受中国金鱼爱好者的喜爱。
但是目前龙睛金鱼高密度养殖方法还不成熟,造成鱼户养殖过程中产量普遍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龙睛金鱼的高密度养殖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龙睛金鱼的高密度养殖方法,具体步骤为:
(1)养殖前的准备
养殖池塘的面积为3-4亩,池深为2-2.5m,对池塘配备增氧机、投饵机和防鸟装置;
鱼苗放养之前先对池塘进行全面清整,挖去淤泥,养殖池塘用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池底保持水深10cm;鱼苗下塘前10天将水加注至1m,投放已经发酵好的畜禽粪肥,并在放苗前5天向池塘中泼洒混合兑水菌液,每亩池塘泼洒的混合兑水菌液中含有15g光合细菌和15g芽孢杆菌;
(2)鱼苗的投放及饲喂
池塘水温在18℃以上时投放水花鱼苗,投放的密度为50-70万尾/亩,水花鱼苗投放2-3天后饲喂蛋黄与鱼虫,待鱼苗长至2.5cm时饲喂配合饲料;
夏季每天饲喂3次,上午7:00、10:00以及下午15:00各一次,日投饵率为3%-5%,饲料中蛋白质量分数保持在35%;秋季每天投喂两次,上午9:00以及下午15:00各一次,日投饵率为2%-4%,饲料中蛋白质量分数保持在30%;
(3)日常管理
对龙睛金鱼苗进行两次筛选,降低残鱼率提高龙睛质量,在挑选前进行2-3次拉网锻炼,提升龙睛的身体素质和抗应激能力;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与鱼的情况,晴天午后开设2-3小时增氧机;
秋季每20天加注一次新水;冬季在越冬前排除池塘底部的食物残渣、粪便,池塘水位下降10cm以上时加注新水,水位保持在1.5m以上,同时保持池塘冰面的透光性;
(4)疾病防治
夏秋季每隔半个月泼洒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降解水中氨氮和硫化氢;水体中出现“水华”现象时向池塘中泼洒硫酸铜溶液,硫酸铜的用量为0.4-0.5ppm。
养殖前的准备过程中,投放已经发酵好的畜禽粪肥的具体步骤为:将粪肥装入编织袋内,每袋25kg,扎紧袋口,放入池塘内,池水没过编织袋。
鱼苗的投放及饲喂过程中,饲料用水拌湿后沿池边投喂,每隔2米设置一个投喂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技术科学合理、方便可行,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疾病,提高了成活率,并加大了养殖密度,结合科学的饲喂方法节约了管理、饲料等成本,养殖出来的龙睛金鱼产量高、特征突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龙睛金鱼的高密度养殖方法,具体步骤为:
(1)养殖前的准备
养殖池塘的面积为3亩,池深为2m,对池塘配备增氧机、投饵机和防鸟装置;
鱼苗放养之前先对池塘进行全面清整,挖去淤泥,养殖池塘用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池底保持水深10cm;鱼苗下塘前10天将水加注至1m,投放已经发酵好的畜禽粪肥,并在放苗前5天向池塘中泼洒混合兑水菌液,每亩池塘泼洒的混合兑水菌液中含有15g光合细菌和15g芽孢杆菌;
(2)鱼苗的投放及饲喂
池塘水温在18℃时投放水花鱼苗,投放的密度为50万尾/亩,水花鱼苗投放2天后饲喂蛋黄与鱼虫,待鱼苗长至2.5cm时饲喂配合饲料;
夏季每天饲喂3次,上午7:00、10:00以及下午15:00各一次,日投饵率为3%,饲料中蛋白质量分数保持在35%;秋季每天投喂两次,上午9:00以及下午15:00各一次,日投饵率为2%,饲料中蛋白质量分数保持在30%;
(3)日常管理
对龙睛金鱼苗进行两次筛选,降低残鱼率提高龙睛质量,在挑选前进行2次拉网锻炼,提升龙睛的身体素质和抗应激能力;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与鱼的情况,晴天午后开设2小时增氧机;
秋季每20天加注一次新水;冬季在越冬前排除池塘底部的食物残渣、粪便,池塘水位下降10cm时加注新水,水位保持在1.5m,同时保持池塘冰面的透光性;
(4)疾病防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现代晨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现代晨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13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自动粉碎打包机装置
- 下一篇:可卸式环卫车厢后挡板锁紧开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