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离子、远红外复合型聚酯功能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1007.4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4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钟敏丽;黄钊维;罗湘军;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中诚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C08G63/183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51054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633号广州民营***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纤维 聚酯 负离子 远红外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负离子发生量 负离子添加剂 远红外发射 分散性好 聚酯纤维 可纺性 基底 熔融 添加剂 制造 申请 | ||
1.一种负离子、远红外复合型聚酯功能纤维,该复合型聚酯功能纤维以聚酯纤维为基底,以远红外添加剂、负离子添加剂为填料,通过熔融混纺制得,其特征在于,上述所述的聚酯功能纤维中,其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
负离子添加剂 7%;
远红外添加剂 16%;
聚酯纤维 77%;
所述的负离子添加剂包括:添加剂载体和电气石负离子粉;
所述的远红外添加剂包括:添加剂载体,太极石粉体,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锰和纳米氧化钙;
所述的添加剂载体为空心Ti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离子、远红外复合型聚酯功能纤维,其特征在于,该负离子添加剂中,各物质的质量份数为:添加剂载体13份、电气石负离子粉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离子、远红外复合型聚酯功能纤维,其特征在于,该负离子添加剂中,各物质的粒径为:添加剂载体50μm、电气石负离子粉5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离子、远红外复合型聚酯功能纤维,其特征在于,该远红外添加剂中,各物质的质量份数为:添加剂载体20份、太极石粉体8份、纳米二氧化硅5份、纳米氧化铝3份、纳米氧化锰2份、纳米氧化钙3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负离子、远红外复合型聚酯功能纤维,其特征在于,该远红外添加剂中,各物质的粒径为:添加剂载体50μm、太极石粉体2μm、纳米二氧化硅300nm、纳米氧化铝100nm、纳米氧化锰50nm、纳米氧化钙100nm。
6.一种负离子、远红外复合型聚酯功能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S1、添加剂载体的制备过程为:
首先,筛选出直径50μm的油菜花花粉,取20g用酒精漂洗、干燥;然后,向300ml的去离子水中加入9g的Ti(SO
S2、负离子添加剂的制备过程为:
将添加剂载体、电气石负离子粉、钛酸酯偶联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均匀,得到负离子添加剂浆料,然后将其烘干,研磨成粉,即得负离子添加剂;
S3、远红外添加剂的制备过程为:
将添加剂载体、太极石粉体、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锰、纳米氧化钙、钛酸酯偶联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均匀,得到远红外添加剂浆料,然后将其烘干,研磨成粉,即得远红外添加剂;
S4、制备聚酯母粒:
聚酯母粒中包括远红外添加剂、负离子添加剂、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催化助剂,其中,精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质量和、远红外添加剂、负离子添加剂、催化助剂的质量比为98:9:4:1,催化助剂为三氧化二锑;精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1;
聚酯母粒制备方法为:首先,将远红外添加剂、负离子添加剂和乙二醇混合,搅拌后在室温下超声5h,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液与精对苯二甲酸、催化助剂进行酯化,聚合,得到聚酯母粒,其中,酯化温度为250℃,压力300kPa,酯化率达到大于94.1%时进行缩聚反应,缩聚温度为280℃,抽真空至40MPa,缩聚至特性粘度为0.68时,出料,切料;
S5、制备聚酯预取向丝:
将聚酯母粒熔融,然后送入过滤器进行过滤,经计量后,进入喷丝组件,在将喷出的丝束进行冷却、上油,经导辊后卷绕成预取向丝,其中,纺丝温度为290℃,纺丝速度为3200m/min;
S6、制备复合型聚酯功能纤维:
聚酯预取向丝经一辊、热箱、二辊、假捻器、卷绕后可制备成复合型聚酯功能纤维,其中,牵伸速度为600m/min,牵伸比为3.1,一辊温度为90℃,二辊温度为1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中诚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中诚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100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