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肝组织的自动特征化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7133.2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2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B.基弗;M.D.尼克尔;S.坎宁吉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保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483 | 分类号: | G01R33/483;G01R33/50;A61B5/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熊雪梅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织 自动 特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生物的肝脏的关注区域的肝组织进行自动特征化、优选分类的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基于关注区域的磁共振成像对肝组织进行自动特征化、优选分类的特征化装置、特别是分类装置以及具有这种特征化装置的磁共振系统。
背景技术
肝脏疾病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其它疾病的死亡率下降的同时,肝脏疾病的趋势甚至增加。典型的肝脏疾病是肝炎,其首先导致肝脏发炎,发炎然后转变为纤维化,稍后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者肝癌。另一个问题领域是身体随着饮食吸收了过多的铁的血色素沉着病(铁贮积病)。这里通常也首先涉及肝脏,随后将损害其它器官、例如胰腺或者心脏。血色素沉着病在晚期也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者肝癌。另一个问题是脂肪肝的形成。
虽然在常见的预防性检查中在确定血细胞计数的过程中,通常也检查各种肝功能,但是在通常的肝脏疾病中,典型的问题是其在肝功能中经常在中后期才显现,并且经常也在疾病处于明显的晚期时,才出现其它症状。这使得治疗极为困难。在许多情况下,甚至不再能治愈。
另一方面,磁共振测量越来越多地用于从图像中也获得量化信息、例如脂肪成分。然后,这些值又可以用作特定疾病的生物标记。例如,在临床实践中,这些值、类似例如血常规也可以在一些情况下用于证明疾病是否存在、确定疾病的状态或者跟踪治疗过程。因此,希望可以借助磁共振成像相对早地确定肝脏疾病。
但是不利的是,通常不是从磁共振成像中可确定的参数中的单个参数包含关于特定疾病的信息,而是各种参数的组合包含关于特定疾病的信息。此外,不同的参数可能相互影响。这特别是涉及肝脏中的纤维化的确定。确切地说,这能够借助测量T1图像(即T1加权的图像或者通过测量T1值)来识别,因为较长的T1弛豫时间(自旋-栅格弛豫时间)可能表明较强的纤维化。但是不利的是,肝脏的铁超负荷导致T1弛豫时间减少。这可能导致对于不仅具有铁超负荷、而且具有纤维化的患者,纤维化的状态被铁超负荷掩盖,因此通过T1测量不能确定两种疾病中的任何一种。铁负荷又可以借助测量T2或T2*值(自旋-自旋弛豫时间,其中,T2涉及自旋回波方法,并且T2*涉及梯度回波方法)或其倒数值来指示。
特别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单独分析T1图像和T2或T2*图像或者其倒数图像来给出评估。然而,这总是在很大程度上与相应的进行诊断的医生的经验有关。
因此,在Banerjee R.等的文章“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for the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liver disease”,Journal of Hepatology,2014,Vol.60,Seiten 69bis 77中提出了,首先将T1值换算为校正后的“cT1值”(“corrected”T1值),其中,使用T2或T2*值对肝脏的铁负荷进行校正。然后,该“cT1值”使得能够关于肝组织的可能的纤维化的状态进行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替换的简单的用于特征化肝组织的方法以及对应的特征化装置,利用其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自动获得特别是对于肝脏的纤维化的程度的特征化建议或分类建议。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以及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特征化装置来解决。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方法步骤:
采集肝脏的关注区域的至少一个值变量集,其包括至少一个借助关注区域的磁共振成像确定的T1值或者其倒数值以及T2或T2*值或者其倒数值。该T1值或者T2或T2*值(或者倒数值)因此是变量集的属性。
然后将该值变量集转换到多维、即至少二维的参数空间中,该参数空间例如对应地具有针对T1值的至少一个坐标轴以及针对T2或T2*值(或者其各自的倒数值)的至少一个坐标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保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门子保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71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