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照交联的医用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15004.X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7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郝同辉;蒋涛;程园园;张群朝;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J153/02 | 分类号: | C09J153/02;C09J123/20;C09J11/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吕元辉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辐照 交联 医用 压敏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辐照交联的医用压敏胶,所述医用压敏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嵌段共聚物10~15份;聚异丁烯20~50份;增粘树脂15~30份;吸水组分15~40份;增塑剂8~10份;抗氧化剂1~3份;所述嵌段共聚物为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其嵌段比S/I为15/85。本发明通过辐射交联制备的医用压敏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且吸水后完整性及粘性得到了改善。在制备工艺上,采用电子辐射进行交联的方法,制得的医用压敏胶具有无溶剂,环保,无污染生产等优点,且由于无交联剂的加入,制得的医用压敏胶对人体无刺激,无害,符合医用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敏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辐照交联的医用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皮肤是可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和防止微生物入侵。但是当皮肤受伤后,皮肤的正常防护功能受到损伤,此时医用敷料可以保护人体免受伤害。以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为主要成分,配以其他化学成分的压敏胶能很好的满足医用敷料所需的性能,且价格低廉,因而具有广大的市场。
但是由于加入增塑剂等其它化学组分后,使嵌段共聚物SIS的分量得到稀释,降低了压敏胶的内聚力,表现为压敏胶吸水后,膨胀率巨增,不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当这种敷料贴在人体身上时,会吸收人体汗液以及伤口渗透液,从人体表面去除时,由于结构的松散,会有残留,不易清理,给病人带来困扰。传统以嵌段共聚物SIS为主要原料的医用敷料虽然粘合性满足要求,但在吸水后不能保持完整性,会在皮肤表面上残留,表现不佳。为了使SIS发生化学交联,有研究者用UV光对其进行照射,但这种方法必须加入光引发剂和光交联剂。这种方法制备的产品不适用于医用材料,容易引起皮肤过敏。而电子辐射交联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技术,利用电子辐照产生自由基,无需添加交联剂,避免了交联剂残留,分散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电子辐照交联技术,提供一种粘结性好,完整性好,吸水性及耐水耐汗性等各方面性能较佳的辐照交联的医用压敏胶,同时还提供所述辐照交联的医用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辐照交联的医用压敏胶,所述医用压敏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
所述嵌段共聚物为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其嵌段比S/I为15/85。
所述嵌段共聚物SIS是热熔压敏胶的主要成分,它的分子链是由两端玻璃化温度高于室温的“硬段”塑料相(苯乙烯聚合单元)和中间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的“软段”橡胶相(异戊二烯聚合单元)组成,一般认为“硬段”塑料相在压敏胶中可以表现出一定的交联点的作用,增强压敏胶的内聚力,但为了达到一个各方面性能较为平衡的效果,嵌段共聚物SIS的添加量较少,内聚力不能得到提高。本发明中,为了增强内聚力,保持吸水后的完整性,对压敏胶进行辐照交联,在辐照条件下SIS中间的异戊二烯存在不饱和双键,先断裂再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交联网络。
进一步,所述增粘树脂组分为下列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松香树脂、萜烯树脂、C9石油树脂或C5石油树脂。所述增粘树脂可赋予压敏胶粘性,本发明中加入增粘树脂使制备的医用压敏胶对皮肤表面产生必要的粘合性能。
进一步,所述吸水组分为下列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瓜尔胶、果胶、羟甲基纤维素钠或交联羟甲基纤维素钠。本发明中加入吸水组分主要是由于人体皮肤以及伤口处会排泄身体的废弃物,吸水组分能够吸收排泄物后溶胀成胶状材料,在潮湿的条件下提供一定的粘接性能。
进一步,所述增塑剂为下列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环烷油、液体石蜡或羊毛脂。本发明中,加入增塑剂的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加工性能,有利于涂布,增加压敏胶的初粘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未经湖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50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