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0933.1 | 申请日: | 201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0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金传广;尤汉春;宋大顺;李欣欣;陈西府;徐晓洪;刘兆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广盛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10 | 分类号: | D01D1/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80 | 代理人: | 袁兴隆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分子量 聚乙烯 纤维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设备,属于聚乙烯生产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又称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是目前世界上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纤维。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粉末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为原料,采用全新的冻胶纺丝及超拉伸技术,制得了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纤维,使化学纤维和化学纤维工业开始了新的飞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成为继碳纤维和芳纶之后出现的第三代高性能纤维。就强度而言,目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绳索可以吊起来的最大重量是同样直径钢丝绳吊起最大重量的八倍,是目前已经工业化的纤维中强度最高的纤维。此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密度小于碳纤维和芳纶,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和耐气候性,高能量吸收性,低导电性,防水性等特点。鉴于上述性能,该纤维成为继碳纤维和芳纶之后又一种主要的高性能纤维。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420285417.2 的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设备,其通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料坯牵伸成型及表面敷塑模具中设置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纤维表面敷塑熔体流道将聚乙烯涂覆到预拉伸的纤维表面,获得性能优良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但是现有技术在制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溶体过程中,过滤不精细,容易造成生产出来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有杂质,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制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溶体过程中,过滤不精细,容易造成生产出来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有杂质,性能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设备,其结构包括出口、电箱、外壳、箱盖、旋转盘、内部结构、电机,所述的出口固定在外壳的底部,所述的箱盖设于外壳的顶部,所述的外壳和箱盖铰链连接,所述的电箱安装在外壳的内部,并与内部结构相连接,所述的旋转盘设有两个,所述的旋转盘和内部结构机械连接,所述的电机和电箱电连接,所述的电机安装在外壳内部。
所述的内部结构设有内腔、三角固定架、转轴、溶体过滤内腔、转筒、过滤芯、连接轴,所述的溶体过滤内腔和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的三角固定架焊接在外壳外壳内部的四个角落,所述的转筒安装在溶体过滤内腔内部并且通过转轴与三角固定架活动连接,所述的转筒内壁固定安装有两个以上的过滤芯,所述的转筒设有两个,所述的两个转筒之间用连接轴连接,所述的连接轴与电机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芯设有两根以上的滤棒、固定盘和安装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根以上的滤棒呈环形固定安装在固定盘。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盘焊接在安装底座上表面,所述的安装底座通过螺丝安装在转筒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筒为圆柱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箱盖上设有开盖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筒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设有两个转筒、过滤芯、滤棒,多层过滤,去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溶液中的杂质,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设备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设备过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出口-1、电箱-2、外壳-3、箱盖-4、旋转盘-5、内部结构-6、电机-7、内腔-601、三角固定架-602、转轴-603、溶体过滤内腔-604、转筒-605、过滤芯-606、连接轴-607、滤棒-6061、固定盘-6062、安装底座-606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广盛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广盛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09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