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井下巷道变形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0834.3 | 申请日: | 201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4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利;任建喜;陈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彬长文家坡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Q50/02;E21F1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35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井下巷道 监测 变形监测 数值模拟 巷道 巷道变形 巷道断面 支护 变形的 综合分析 钻孔 窥视 离层 锚杆 锚索 受力 收敛 分析 | ||
本发明为一种煤矿井下巷道变形监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对巷道变形初步展开数值模拟分析;(2)对巷道断面进行收敛监测;(3)对顶板进行离层监测;(4)对巷道采用钻孔窥视监测;(5)对巷道内锚杆、锚索受力进行监测;(6)对以上所得出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本发明操作简单,易实施,从理论数值模拟分析到现场实际多手段监测,能够较详细的得出煤矿井下巷道变形的数据,从而为支护设计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巷道变形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巷道受矿山压力作用,诱因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多发生变形、围岩收敛等矿山压力显现。以往的监测手段多为单一的方法,难以较全面的掌握围岩变形规律,从而巷道支护设计依据不足,所以采用多组合手段的巷道变形监测方法为巷道支护设计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巷道变形监测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煤矿井下巷道变形监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对巷道变形初步展开数值模拟分析;(2) 对巷道断面进行收敛监测;(3) 对顶板进行离层监测;(4) 对巷道采用钻孔窥视监测;(5) 对巷道内锚杆、锚索受力进行监测; (6) 对以上所得出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所述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收集研究区域巷道的地质资料,建立模型,开展数值模拟分析。
所述步骤(2)要求为:收敛环的制作采用垫片,垂直地焊在锚杆托盘上,固定于锚杆上即可,用数显收敛计进行量测,收敛计的测量精度为0.01mm。
所述步骤(3)的顶板离层监测采用9点顶板离层仪进行监测,顶板离层仪埋置深度分别为8m、7.5m、7m、5m、2.8m、2.5m、2m、1.5m、1.0m。
所述步骤(4)利用风钻在巷道顶板和两帮及底角相应位置打松动圈监测孔,用钻孔窥视仪进行孔内窥视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
所述步骤(5)采用锚杆、锚索测力计对锚杆、锚索受力状况进行监测。
所述步骤(6)对以上步骤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巷道变形监测结果,为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操作简单,易实施;从理论数值模拟分析到现场实际多手段监测,能够较详细的得出煤矿井下巷道变形的数据,从而为支护设计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为对某矿井下巷道进行变形监测,根据图1所示,一种煤矿井下巷道变形监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对巷道变形初步展开数值模拟分析;(2) 对巷道断面进行收敛监测;(3) 对顶板进行离层监测;(4) 对巷道采用钻孔窥视监测;(5) 对巷道内锚杆、锚索受力进行监测; (6) 对以上所得出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步骤(1)收集研究区域巷道的地质资料,建立模型,开展数值模拟分析。
步骤(2)收敛环的制作采用垫片,垂直地焊在锚杆托盘上,固定于锚杆上即可,用数显收敛计进行量测,收敛计的测量精度为0.01mm。
步骤(3)的顶板离层监测采用9点顶板离层仪进行监测,顶板离层仪埋置深度分别为8m、7.5m、7m、5m、2.8m、2.5m、2m、1.5m、1.0m。
步骤(4)对利用风钻在巷道顶板和两帮及底角相应位置打松动圈监测孔,用钻孔窥视仪进行孔内窥视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彬长文家坡矿业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彬长文家坡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08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