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设备的便携非侵入式生命体征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8843.9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5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余长泉;徐伟;吴舒;张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安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11;A61B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设备 便携 侵入 生命 体征 监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命体征监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设备的便携非侵入式生命体征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生命体征监测对于人类的工作学习及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人群,实时监测、防患于未然就更显得意义重大。
通常情况下,生命体征的检测有赖于医院的权威设备或价格昂贵、体积较大的监测设备,且大多数生命体征的监测设备均为病患准备,一般来说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或者价格昂贵不方便经常使用等。
目前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中,大多数为侵入式设备,即设备或设备部件需与皮肤直接接触,然而侵入式设备在履行监测职责的同时却也为被检测者带来苦恼,如交叉感染、佩戴不舒服等,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设备的便携非侵入式生命体征监测方法,提升携带和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侵入式检测,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设备的便携非侵入式生命体征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智能设备上安装并打开生命体征监测程序,所述智能设备内置 3轴加速度传感器或3轴陀螺仪传感器,所述智能设备内置摄像头或者图像传感器;
打开生命体征监测程序的数据采集功能,利用3轴加速度传感器或者3轴陀螺仪传感器采集使用者胸口或者心脏位置跳动的原始数据,利用摄像头或者图像传感器采集指端的图像数据;
生命体征监测程序利用智能设备进行实时的数据处理,对3轴加速度传感器或者3轴陀螺仪的信号质量评估,优选出最能反映呼吸和心率的信号数据,对摄像头或者图像传感器采集到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对每一帧进行RGB、HSV统计,计算得到指端脉搏波信号;
生命体征监测程序利用智能设备的屏幕显示生命体征监测结果。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功能开启时,使用者手持智能设备并贴紧胸口或者心脏位置,以便得到最接近心脏的心跳和呼吸信息,但无需直接接触皮肤,允许在站着、坐着或者躺着的状态下进行。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功能开启时,使用者需将某一根手指的端部盖住摄像头,以便获取原始指端视频数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屏幕显示的生命体征监测结果包含但不限于呼吸、心率、血压的实时曲线和瞬时数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生命体征监测程序利用使用者 呼吸、心跳带来的胸腔起伏及振动,影响3轴加速度转感器或3轴陀螺仪中的某一轴或某几轴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方向上的数据的采集及解调,提取得到呼吸及心率信号;同时利用摄像头记录指端的脉搏波,结合加速度传感器或者陀螺仪传感器记录的心脏处的心率信号,得到脉搏传导时间PTT;
由PTT推导得出血压的理论依据如下:
动脉血管的弹性与脉搏传播速度建立起来的Moens-Korteweg方程如下:
其中PWV为脉搏传播速度,E为弹性模量,非常数,h为血管厚度,D为血管内部直径,ρ为血液密度;
弹性模量E与血管跨壁压之间的关系如下:
E=E0erp 式2
E0为压力为零时的弹性模量,P是血压,r是表征血管的一个相关系数;
脉搏传播速度与脉搏传导时间有近似的关系:
其中L为两动脉监测点之间的距离;
综合式1、式2及式3,Moens-Korteweg方程变化为:
由式4可知,通过测量PTT即可得到血压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基于智能设备的便携非侵入式生命体征监测方法,主要利用智能手机的3轴(x轴、y轴、z轴)加速度传感器、3轴(x轴、y轴、z轴)陀螺仪和摄像头,通过生命体征监测程序(APP)对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摄像头数据进行原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并显示在智能手机的屏幕上,实现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液粘度等血液、血管参数的监测,利用手机为载体,具有便携性强、使用简便、非穿戴式、成本低、无交叉感染等优点,其适用场合非常广泛,几乎涵盖日常生活及工作的所有场景,解决了传统监测设备专为病患设计而忽略对正常人群的健康监测等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安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安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88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公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绿色建筑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