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7777.3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0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蔡苏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苏卫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F23C9/00;F23J15/06;F23J15/04;F23L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灶具 微排放 燃烧 炉具 洗气 灶具 增氧 封闭 环保技术领域 处理效率 降温处理 经济实用 绿色环保 清洗效果 燃烧装置 使用寿命 循环燃烧 风机 氧机 气管 连通 废气 送入 制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本发明属于灶具环保技术领域。一种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其特征是: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是将炉具封闭,封闭灶具燃烧过的废气,首先经过降温处理,然后进行洗气,洗气后经过气管连通扩氧机增氧,增氧后气体经过风机送入封闭炉具进行循环燃烧,实现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本发明具有处理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燃烧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处理效率高,清洗效果好,安全可靠,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灶具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燃气灶具废气的危害性日益凸显,排放的有害气体的数量已经威胁到了人类健康生存。排放废气里面含有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重金属颗粒和PM2.5微粒等有害气体给大气造成了越来越大的污染。其对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刺激眼睛,引起红眼病;刺激鼻、咽喉、气管和肺部,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燃气灶具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会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损害肺功能。一氧化碳的含量最高,它可经呼吸道进入肺泡,被血液吸收,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削弱血液对人体组织的供氧量,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引起头痛等系列生理健康问题。
现代生活中,燃气灶具废气产生的地方越来越多,污染随之增加。现在只是采抽排风机一股脑排到大气中,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解决根除。习惯成自然的认为:“有燃烧必然有排放,有火就有烟”,成为雾霾的成因之一,进而成为影响大气质量严重下降的一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处理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燃烧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处理效率高,清洗效果好,安全可靠,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适应范围广等特点的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
本发明采用气体封闭循环使用的燃烧方法进行燃烧,把燃气灶具燃烧过的废气,全部从封闭炉具的排放口排入一个气体处理装置,经过增氧后,再从封闭炉具的进气口输入燃烧室,与燃料一起进行下一次燃烧。
本发明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其特点是: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是将炉具封闭,封闭灶具燃烧过的废气,首先经过降温处理,然后进行洗气,洗气后经过气管连通扩氧机增氧,增氧后气体经过风机送入封闭炉具进行循环燃烧,实现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
本发明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还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其特点是:降温处理采用温水罐水冷却方式,温水罐为夹层式结构,中间为罐体,罐体四周为烟气通道,中间罐体由水管连通洗气机。
所述的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其特点是:洗气机采用水洗方式,洗气机内设有进水管喷水头,洗气机喷洗水由水管连接降温处理装置后,由封闭炉具的排水口排出。
所述的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其特点是:洗气机为喷淋式结构,顶部设有喷水头,烟气自下而上进行洗气,清洗后气体经过排风机、扩氧机增氧后,由进风机通过气管送给封闭炉具进行燃烧系统循环使用。
所述的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其特点是:扩氧机为氧气增加装置,采用布袋扩散结构方式与大气进行交换增氧、制氧机增氧或氧气瓶增氧方式。
所述的燃气灶具微排放燃烧方法,其特点是:制氧机增氧采用单独的制氧站由管道供给方式。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苏卫,未经蔡苏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77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途节能灶
- 下一篇:灶具及灶具的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