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7106.7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9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张谦;张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谦;张润杰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B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动 堤岸 防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及其应用方法,包括鞍梁、浮墙和控制钢丝缆绳,所述浮墙由折页连接组成,每片所述折页的上半部分设置有浮板,所述浮墙两端最外侧的所述折页上分别连接有所述控制钢丝缆绳和活动钢丝缆绳,每个所述折页的顶部均安装有吊轮,底部均连接有锤体,所述浮墙的顶部通过所述吊轮固定在所述鞍梁的吊轨上,所述吊轨纵向安装在所述鞍梁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鞍梁的底部两侧安装有浮箱和支臂。有益效果在于:可在险情发生时,将水流和堤岸隔离开,防止水流对堤岸的冲刷破坏,从而达到稳定堤脚,固基防冲的抢护目的,不仅防护迅速,且无需过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堤岸防护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
背景技术
汛期,由于洪水水流对堤岸的侵袭、冲刷,造成堤岸基础失稳,进而引发崩岸等险情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崩岸险情的发生往往比较突然,事发前较难预判,而且,崩岸一旦发生,在水流的持续冲刷作用下,险情会快速发展,如果不能及时抢护,会引发更为严重的险情,甚至造成决堤。
崩岸抢护的首要任务稳定堤脚,固基防冲。传统的崩岸抢护方措施主要有:
1、护脚固基抗冲:通过抛投料物如石块、石笼、沙袋和柳石枕等,以稳定基础、防止险情进一步发展。
2、缓流挑流防冲:通过沉柳和抢修短丁坝等措施调整水流方向、减缓水流对堤岸基础的冲刷破坏,防止险情的进一步发展。
3、减载加帮等工程措施:为了抑制险情的进一步发展,维持尚未崩塌的堤岸的稳定,需移走堤顶的料物,拆除洪水位以上的堤岸,特别是堤身较陡的砌石堤岸,均需尽可能拆除,并将堤身修成1:1的坡度,以减轻荷载,防止进一步的崩塌。
以上传统的崩岸抢护措施均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较长的时间投入。但大多情况下,由于崩岸险情事发突然,人力、物力来不及充分的准备,或者因为物料运输困难,而使的崩岸险情得不到及时的抢护,造成重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包括鞍梁、浮墙和控制钢丝缆绳,所述浮墙由折页连接组成,每片所述折页的上半部分设置有浮板,所述浮墙两端最外侧的所述折页上分别连接有所述控制钢丝缆绳和活动钢丝缆绳,每个所述折页的顶部均安装有吊轮,底部均连接有锤体,所述浮墙的顶部通过所述吊轮固定在所述鞍梁的吊轨上,所述吊轨纵向安装在所述鞍梁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鞍梁的底部两侧安装有浮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板为气囊或泡沫板,所述浮板的高度为所述折页高度的二分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钢丝缆绳一端固定在所述浮墙前端的顶部、中上部及中下部三个部位,另一端通过锚桩固定在基岸上,所述活动钢丝缆绳固定在所述浮墙后端的顶部,另一端由岸上施工人员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轮与所述吊轨滑动连接,所述吊轨的长度大于所述浮墙收缩叠合后的总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鞍梁为由方管焊接而成的鞍状钢结构,所述鞍梁的跨度大于所述折页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鞍梁上的所述浮箱为长条状,内部填充泡沫板或柱状气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墙伸入所述鞍梁内的高度为二分之一的所述浮墙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鞍梁上的所述支臂为桁架结构,每侧两个,分别位于所述鞍梁两侧下部的前后两端,且所述支臂的前端安装有可360°转动的车轮,所述车轮的直径不小于30cm。
上述防护浮墙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谦;张润杰,未经张谦;张润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71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