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片外电容LDO的电源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6976.2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9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窦延军;王士帅;胡瑞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邦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外电 ldo 电源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无片外电容LDO的电源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大幅度增长,尤其是笔记本电脑、手机,便携式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以及通信类产品的大幅度增长,使得电源管理芯片的应用规模快速增长。这种趋势要求电子产品提供更有效率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法。目前在整个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表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从产品原理的角度来看,目前便携式电子产品所用的电源管理芯片主要有三类:DC-DC开关变换器、电荷泵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 )。相比于开关变换器DC-DC,LDO的优点是更方便片上集成,并且只占用很小的面积,也不需要电感储能元件,另外电路结构比较简单。同电荷泵相比,LDO的控制电路简单,并且噪音小的优点,使得应用更加广泛。LDO的这些优点使得它适合给对噪声敏感的RF电路和模拟电路供电。
近年来,如何设计高性能的无片外电容LDO是电源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方向,研究主要针对更容易进行片上集成、更低功耗、占芯片面积更少等方面。另外在环路稳定性增强、瞬态响应增强、压差降低、工作效率提高、电源的线性和负载调整率提高等方面也具有很好的作用。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片外电容LDO的电源管理方法,对LDO电路存在的一些主要是制造工艺造成的误差进行调节,具有容易进行片上集成、功耗更低、占芯片面积更少的特点。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无片外电容LDO的电源管理方法,包括LDO电路、数字IIC通信线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VCC模块, VSS模块,所述VCC模块, VSS模块为LDO电路供电;
还包括VDD模块,所述VDD模块为LDO输出模块;
所述数字IIC通信线路由LDO供电,所述数字IIC通信线路还包括时钟输入模块CLK模块、复位模块 RST模块,数据收发模块即SCL模块和SDA模块;所述CLK模块、 RST模块,、SCL模块和SDA模块与数字IIC通信线路相连。
所述LDO电路还包括密勒电容Cm和与密勒电容串联的调零电阻Rm,所述密勒电容Cm和调零电阻Rm串联后与LDO电路的缓冲器并联,对LDO电路进行频率补偿。
所述LDO电路中的缓冲器为带动态偏置的负反馈的缓冲器。
本发明采用的LDO完整的电路包括误差放大器(EA)、调整元件(Pass Element)、基准源(Reference )以及反馈比例电阻网络,再加上限流、过温、电池极性反转等保护电路。其中,LDO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调整管的电阻进行负反馈控制,达到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的目的。
从仿真结果也可以看出当添加了密勒补偿电容Cm后,能够显著地分离了第一、第二极点,使主极点变小,单位增益带宽变窄,相位裕度有所改善,但还是处于不稳定状态,主要是由于带宽内仍存在两个极点造成的。虽然在带宽以外,但引入的右半平而零点也会造成潜在的不稳定性。
据此,在上述电路的基础上添加串联电阻Rm主要是补偿第二极点。添加串联电阻后仿真曲线如图6所示,从而可以看出这样的话分裂第一、二极点效果显著,并且零点补偿第二极点效果明显,补偿之后带宽可达到l .l MHZ.相位裕度为42.1deg,可见系统比较稳定。
本方法采用对缓冲器进行负反馈调节和加小片上电容相配合的方法,有效改善系统的负载瞬态效应。
附图说明
图1基本LDO线性稳压器结构;
图2传统LDO频率补偿电路图;
图3 本发明采用的带密勒补偿的LDO电路;
图4未加密勒电容补偿的LDO稳定性输出的仿真曲线;
图5加密勒电容补偿的LDO稳定性输出仿真曲线;
图6同时加入密勒电容、申联电阻的LDO稳定性输出的仿真曲线;
图7本发明采用的带动态偏置的负反馈的缓冲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无片外电容LDO的电源管理方法,包括LDO电路、数字IIC通信线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VCC模块, VSS模块,所述VCC模块, VSS模块为LDO电路供电;还包括VDD模块,所述VDD模块为LDO输出模块;所述数字IIC通信线路由LDO供电,所述数字IIC通信线路还包括时钟输入模块CLK模块、复位模块 RST模块,数据收发模块即SCL模块和SDA模块;所述CLK模块、 RST模块、SCL模块和SDA模块与数字IIC通信线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邦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邦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69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