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2772.1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1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竹井尚子;山田真;铃木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8/08 | 分类号: | F21S8/08;F21V9/16;F21W131/103;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安香子,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灯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路灯。
背景技术
用于道路照明的照明装置需要确保在道路上通行的步行者或通行车辆的驾驶员等的可视性。但是,人的可见度在明视觉、暗视觉、以及中间视觉中分别不同。在明视觉(亮的环境下)中,通过锥体细胞的作用能够感知到色彩。在暗视觉(暗的环境下)中,由于锥体细胞不能发挥作用,虽然不能感知到很多的色彩,但是通过视杆细胞的作用能够提高可见度。
并且,在中间视觉(昏暗的环境下)中,处于明视觉与暗视觉的中间状态,锥体细胞以及视杆细胞双方发挥作用。人成为中间视觉时的亮度一般为0.01~10lx左右,在亮度在此以上的情况下成为明视觉,在此以下的情况下成为暗视觉。
在此,在暗的环境下,相对于亮的环境而言,可见度的峰值向短波长侧偏移。这种现象为周知的浦尔金耶现象。并且,锥体细胞在视网膜的中心侧数量多,随着远离中心侧,则数量极端减少,与此相反,视杆细胞则不存在于视网膜的中心侧,随着远离中心则数量急剧增加。为此,在中间视觉中,较多的情况是,过往车辆的驾驶员将道路的车行道一侧视觉辨认为中心侧,且将道路的人行道一侧视觉辨认为周边侧。
作为利用了上述的浦尔金耶现象的照明装置,有用于室外的照明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照明装置具备:将光照射到车行道的车行道侧光源部、以及将光照射到人行道的人行道侧光源部。车行道侧光源部按照在明亮之处活跃的锥体细胞的可见度的峰值(555nm),向车行道照射与该峰值对应的光。并且,人行道侧光源部按照在暗处活跃的视杆细胞的可见度的峰值(507nm),向人行道照射与该峰值对应的光。如以上所述,驾驶员一般将道路的人行道侧以周边视来确认。因此,当与视杆细胞的可见度对应的光被照射到人行道侧时,则驾驶员的人行道侧的可视性增高。
专利文献1 日本 特开2008-091232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照明装置中,由于上述的车行道侧光源部与人行道侧光源部分别发出的光的颜色不同,因此,歩行者会针对车行道侧的光以及人行道侧的光感到色斑。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路灯,在中间视觉环境下,对于驾驶员来说人行道侧的可视性高,对于歩行者来说可视性高、而且在车行道侧与人行道侧不易感到色斑。
本申请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路灯具备发光部,该发光部被配置在距离道路的高度为5m以上15m以下的位置,且向所述道路照射白光,关于所述白光,相关色温在5000K以上6500K以下,色偏差在-10以上+10以下,暗视觉中的光通量以及明视觉中的光通量的比率,即S/P比为2.0以上,由所述白光照射的道路上的照射面中的平均水平面照度为5lx以上。
通过本申请的路灯,在中间视觉环境下,对于车辆的驾驶员而言,人行道侧的可视性高,对于歩行者而言,可视性高、且在车行道侧与人行道侧不易感到色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灯照射光时的照射面的模式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灯的外观斜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灯的内部构成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用光源的外观斜视图。
图5是图4的V-V线处的照明用光源的模式截面图。
图6示出了实施例1所涉及的路灯的发光光谱。
图7示出了实施例2所涉及的路灯的发光光谱。
图8示出了实施例3所涉及的路灯的发光光谱。
图9示出了比较例1所涉及的照明用光源的发光光谱。
图10示出了比较例2所涉及的照明用光源的发光光谱。
图11示出了比较例3所涉及的照明用光源的发光光谱。
图12是示出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用光源的外观斜视图。
图13是图12的XIII-XIII线处的照明用光源的模式截面图。
符号说明
100 路灯
200 道路
300 发光部
310、310a照明用光源
313 LED芯片(发光元件)
317a绿色荧光体(荧光体)
317b红色荧光体(荧光体)
LA照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2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特头型(01M‑01F)
- 下一篇:四门衣柜(PTY‑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