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脊椎关节内固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2485.0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7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鄢新章;郑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贝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椎 关节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脊柱固态支撑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脊椎关节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当因骨折、病变等原因造成人体脊柱变形后,常用的质量方法是通过手术在脊柱变形部位安装脊柱内固定器用于对脊柱进行矫形及职称,帮助脊柱恢复功能或延缓病情恶化。脊柱是支撑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脊柱由多根串联的脊椎关节构成,若相邻两个脊椎关节断裂或错位时则会导致人体无法行走,因此需要将多个脊椎关节连接为一体。
采用脊柱固态系统将脊椎关节连接为一体,该系统包括棒体和多个螺纹连接于棒体上的螺钉组成,使用时,在待固定的脊椎关节内均拧入一颗螺钉,棒体起到了支撑作用,从而实现了对脊柱的稳固。然而棒体是通过螺钉进行锁紧,为点线固定,一但棒体受到外界撞击,仍然容易松脱,造成二次受伤,存在连接不牢固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恢复期短、连接牢固可靠、减少患者疼痛的脊椎关节内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脊椎关节内固定装置,它包括弧形棒,所述的弧形棒上且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螺纹连接有多个主螺钉,主螺钉的数量与脊椎关节的数量相等,弧形棒的顶端连接有上锥形头,弧形棒的底端连接有下锥形头,上锥形头和下锥形头的表面上分布有数个微孔,所述的弧形棒的曲率与脊柱的曲率相等。
所述的弧形棒的截面为圆形。
所述的微孔的直径为0.4~0.6微米。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结构紧凑、恢复期短、连接牢固可靠、减少患者疼痛。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下锥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弧形棒,2-主螺钉,3-脊椎关节,4上锥形头-,5-下锥形头,6-旁关节,7-盆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2所示,一种脊椎关节内固定装置,它包括弧形棒1,所述的弧形棒1上且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螺纹连接有多个主螺钉2,主螺钉2的数量与脊椎关节3的数量相等,弧形棒1的顶端连接有上锥形头4,弧形棒1的底端连接有下锥形头5,上锥形头4和下锥形头5的表面上分布有数个微孔,微孔能够增加锥形头与骨骼的生物相融性,提高结合力,确保了弧形棒1更加牢固的固定,确保患者快速恢复,降低患者的疼痛。所述的弧形棒1的曲率与脊柱的曲率相等。
所述的弧形棒1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的微孔的直径为0.4~0.6微米。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先将弧形棒1穿过脊椎关节3的旁关节6,随后使下锥形头5吃入于盆骨7内,同时使上锥形头4吃入于最顶部的旁关节6内,微孔能够增加锥形头与骨骼的生物相融性,提高结合力,最后使主螺钉2的螺纹部分拧入脊椎关节3内,最终实现了弧形棒的上下端部的牢固固定,即使弧形棒受到外界撞击,也不容易松脱,避免了造成二次受伤,减小患者痛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贝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贝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2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脊柱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的生态蓄水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