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2371.6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1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马欢;李涛;林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微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2 | 分类号: | F28F9/02;F28F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式微 通道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特别是一种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借助特殊加工方式制造而成的可用于介质间热量交换的三维结构。微通道换热器内部流道尺寸达到微米级,属于微尺度传热结构,可极大提高流道内介质的流速,提高换热效率,但同时也会增大介质的流动阻力。现有的微通道流道达到微米级,由于介质的污染或系统的杂质较易造成流道堵塞,导致微通道换热器流动阻力增大;当介质温度降低至超出使用温度范围时,同样会造成流动阻力的增大,以上二者均超出系统供液压力的范围时,将导致微通道换热器内部压力过大,出现介质泄漏,功能丧失,甚至导致系统故障,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芯体、集流回路、压力感应装置,换热器芯体上至少连通连接有一组集流回路,所述集流回路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之间连通连接有压力感应装置,所述压力感应装置包括阀体、堵头、弹簧、支撑杆、阀座,阀体内设有容腔,容腔左侧设有阀口、其右侧连接有阀座,容腔内阀口处设有堵头,所述阀座的中心设有导向孔,所述支撑杆贯穿导向孔,且其左端与堵头连接,堵头与阀座之间套设有弹簧,所述阀座的导向孔周侧设有流通孔,阀体的两端通透且分别与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连接。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阀座上靠近弹簧一端设有温度感应包,且所述温度感应包包裹于对应一侧的弹簧外侧。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所述阀座靠近弹簧一端设有支撑柱,所述导向孔轴向贯穿阀座及支撑柱,所述支撑杆贯穿该导向孔,弹簧套设于支撑杆上,其靠近阀座一端则套接于支撑柱外。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所述堵头和支撑杆为一体结构。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换热器芯体上设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集流回路,各集流回路的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均连通连接有压力感应装置。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所述温度感应包内封装有温度感应介质。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通过在集流回路连通设置压力感应装置,从而当微通道换热器出现流道堵塞、温度降低等原因,造成内部压力超出其允许使用范围时,可利用压力感应装置自动开启,使部分介质进行短路旁通,从而该部分介质不经换热器内部的微通道直接回至介质回流集流管内,以此来降低或控制微通道换热器芯体内部的压力,使其降低到允许安全使用的范围内,从而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导向孔以及导向柱的设置其目的在于起到引导支撑杆导向滑动,并支撑堵头和弹簧的作用,避免堵头开启、关闭过程中发生偏移;弹簧可以根据自身弹力决定压力感应装置的堵头开启或关闭的压差值,同时可以根据压差大小决定压力感应装置开启截面积的大小,以决定流过压力感应装置流体的多少;阀座上开有流通孔,可使流体通过流通孔流入或流出至集流管;阀体起到保护内部零件不受外界碰伤、腐蚀,同时也承受内部流体带来的压力;堵头通过左右滑动,起到开启或关闭压力感应装置的作用,从而决定流体是否通过压力感应装置,堵头贴紧阀口时,流体无法通过容腔,集流管内介质全部流经换热器芯体,如堵头与阀口分离状态时,一部分流体流经容腔进入回流集流管内,另一部分流体流经换热器芯体。
附图说明
图1是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A-A剖视示意图一。
图4是A-A剖视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芯体1、集流回路、压力感应装置2,换热器芯体1上至少连通连接有一组集流回路,所述集流回路包括第一集流管31、第二集流管32;第一集流管31、第二集流管32之间连通连接有压力感应装置2,所述压力感应装置2包括阀体21、堵头22、弹簧23、支撑杆24、阀座25,阀体21内设有容腔26,容腔26左侧设有阀口27、其右侧连接有阀座25,容腔26内阀口27处设有堵头22,所述阀座25的中心设有导向孔28,所述支撑杆24贯穿导向孔28,且其左端与堵头22连接,堵头22与阀座25之间套设有弹簧23,所述阀座25的导向孔周侧设有流通孔29,阀体21的两端通透且分别与第一集流管31、第二集流管32连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微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微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23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