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气水气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2077.5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5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杨跃平;阎承信;郑淑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众联盛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 | 分类号: | C02F1/10;C02F101/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何娇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气 水气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气水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气提塔上间隔设置有用于输入煤气水的第一管路、用于输出气提气的第二管路、用于排出废水的第三管路和用于输入中压过热蒸汽的第四管路,在气提塔上还设置有用于输入氧气的第五管路。第一管路的末端设置在气提塔上靠近顶部的位置,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的末端分别设置在气提塔上靠近底部的位置,第二管路的始端设置在气提塔的顶部,第三管路的始端设置在气提塔的底部。本发明能够脱除氨氮和有机物且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提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煤气水气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废水在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气提装置带走废水中的小分子杂物。国内采用贫瘦煤和无烟煤为原料的煤气化工厂都设置有气提装置,并利用中压过热蒸汽气提来自煤气水分离装置的煤气水。煤气水经过气体装置的气提后,产生的气提气返回气化炉作为气化剂,同时,产生的废水进一步处理后,进行达标排放或回收利用。现有技术虽然能够除去煤气水中的膨胀气、焦油、油和悬浮物等组分,但是却依然不能有效地脱除煤气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不利于煤气水的进一步处理和循环利用,从而不能满足环保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脱除氨氮和有机物且效果好的煤气水气提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煤气水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气提塔上间隔设置有用于输入煤气水的第一管路、用于输出气提气的第二管路、用于排出废水的第三管路和用于输入中压过热蒸汽的第四管路,在所述气提塔上还设置有用于输入氧气的第五管路。
所述第一管路的末端设置在所述气提塔上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第四管路和所述第五管路的末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气提塔上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第二管路的始端设置在所述气提塔的顶部,所述第三管路的始端设置在所述气提塔的底部。
所述第一管路的始端连接煤气水分离装置,所述第四管路和所述第五管路的始端分别连接管网,所述第二管路的末端连接气化装置,所述第三管路的末端连接废水处理装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靠近所述废水处理装置的位置设置有冷却器。
在所述第一管路上间隔设置有换热器和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靠近所述气提塔的顶部,所述换热器远离所述气提塔的顶部,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冷却器与所述气提塔之间的所述第三管路上;在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过热器,所述过热器与所述第四管路连通。
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一支路的末端与所述加热器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的始端位于所述气提塔与所述过热器之间的所述第四管路上。
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支路的末端与所述加热器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始端连接在所述第四管路上靠近管网的位置。
在所述气提塔内间隔设置有多层塔板,相邻两层所述塔板的连接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气提塔的不同侧,各层所述塔板的自由端形成介质通道。
在所述气提塔的顶部或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分解煤气水中固定氨氮的碱溶液容纳部,所述碱溶液容纳部设置有氢氧化钠溶液。
所述换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成立式压力容器,所述换热器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管程和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壳程;所述加热器为“U型管”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成卧式压力容器,所述加热器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管程和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的壳程;所述过热器为列管式过热器,所述过热器设置成卧式压力容器,所述过热器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管程和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壳程;所述冷却器为列管式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成立式压力容器,所述冷却器内设置有壳程和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管程,所述冷却器的所述壳程内设置有冷却介质。
所述气提塔为膜喷无返混无浓度梯度塔板塔盘,所述气提塔为立式压力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众联盛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众联盛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20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水淡化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