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色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0091.1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5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梅;郭肖红;张彩红;张彦;双少敏;董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0;G01K11/20;G01N21/64;C09K11/58;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14105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福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色 荧光 纳米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色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极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是以卡托普利作为保护剂和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在碱性环境中,制得大小均匀、稳定性好、红色荧光的银纳米团簇;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原料广泛易得,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而且制得的红色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水溶性好、稳定性强,可应用于酸性环境中pH的检测和温度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纳米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红色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探针在酸性环境pH检测和温度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金属纳米团簇,是一种金属核心尺寸小于2nm的超小纳米粒子。最近几年,高荧光强度,高稳定性的金属纳米簇被密集的报道作为新型荧光纳米簇探针,用于检测很多种类的目标物。金属纳米簇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它强的光致发光,并且具有尺寸小、无毒、水溶性好、Stocks位移大、光稳定性好和抗光漂白能力较强的特点,因而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兴趣。银纳米团簇逐渐成为金属纳米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催化等研究领域。
目前,大多数合成的银纳米团簇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蓝光。在环境和生物检测方面,红色荧光银纳米团簇更有吸引力,其可以避免一些生物体自身荧光的干扰。
生物小分子如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和卡托普利等。因巯基与银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含巯基的小分子常被用作合成银纳米团簇的优良稳定剂。文献(Glutathione-protected silver nanoclusters for sensing trace-level Hg2+in a wide pH range,Y.P.Zhong,C.Deng,Y.He,Y.L.Ge,G.W.Song,Anal.Methods,2015,7,1558-1562),用一种常用的生物小分子—谷胱甘肽,合成银纳米簇,对溶液中汞离子有响应,可以完成对实际水样中汞离子的检测。且该方法合成过程较繁琐。文献(Green synthesis of peptide-templated fluorescent copper nanoclusters for temperature sensing andcellular imaging,H.Huang,H.Li,Ai-Jun Wang,S.X.Zhong,K.M.Fang,J.J.Feng,Analyst,2014,139,6536-6541),合成的铜纳米簇用于温度传感。然而,合成过程较繁琐,发蓝色荧光的铜纳米团簇用于生物检测存在一定的干扰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色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一步合成,反应条件温和,所得红色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可以避免生物体自身荧光的干扰,可用于环境和生物体pH和温度的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红色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是以卡托普利作为保护剂、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在碱性环境中,通过“一锅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红色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置25mmol/L的硝酸银2mL,不断搅拌下,向硝酸银溶液中加25-75mmol/L卡托普利1mL,继续搅拌使两者充分混匀;
(2)将1mol/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其体积为0.15-0.19mL在室温下继续搅拌15min;
(3)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冰浴配置的10mmol/L硼氢酸钠溶液,其体积为
0.2-2mL,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min;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经过透析48h,最终得到红色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溶液。
步骤(1)中的卡托普利溶液的浓度优选为50mmol/L;
步骤(2)中氢氧化钠的用量优选为0.17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00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五金块精准打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