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热膜元件生产线的传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7809.6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1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扬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3/02 | 分类号: | B65G13/02;B65G47/5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宋辉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热 元件 生产线 传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电热膜元件生产线的传送系统,包括两个传动链条,在两个传送链条之间转动设置有多个辊筒,辊筒两端的转轴活动贯穿传送链条后向外延伸,在转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辊筒上表面上开有矩形槽,在两个传动链条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支座,竖直放置的气缸固定在支座上,在气缸的输出端上固定有底板,电机固定在底板上,在电机的输出端上安装有与传动齿轮配合的主齿轮。在玻璃管移动过程中,辊筒移动平缓,且相邻的两个玻璃管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干扰,且附着在玻璃管外壁上的残留物如果发生脱落,会直接落入矩形槽内,不会对生产线的工作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热膜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电热膜元件生产线的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玻璃镀膜发热管的发热原理:玻璃镀膜发热管是一种通过浸渍、热喷、蒸镀和磁控溅射等方法,使其在绝缘基材表面生成的一层掺杂氧化物膜,在膜层上置以电极,便构成发热组件。而发热管制备工艺,包括玻璃管清洗、水玻璃涂覆、加热、喷镀、打磨、电结涂覆、烧结以及检测等工序。在发热管制备的所有工序中,均需要对玻璃管进行转运或是传送,现有的传送机构中多采用金属网传送带或是橡胶传送橡胶辊作为转运部件,然后在加工工艺中,即玻璃管在清洗或是涂覆工序后的转运过程中,玻璃管上会附带部分清洗液或是涂覆原料,而传统的转运方式中附着在玻璃管外壁上的残留物会沿金属网的网孔或是相邻的两个橡胶辊之间的间隙中流出,使得生产车间内四处溅洒残留物,不符合目前环保绿色加工标准;并且在传送过程中极易出现玻璃管破损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电热膜元件生产线的传送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电热膜元件生产线的传送系统,包括两个传动链条,且在两个所述传送链条之间转动设置有多个与传送链条相垂直的辊筒,所述辊筒两端的转轴活动贯穿传送链条后向外延伸,且在转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辊筒上表面上开有用于放置玻璃管的矩形槽,在两个传动链条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支座,竖直放置的气缸固定在支座上,在气缸的输出端上固定有底板,电机固定在底板上,且在电机的输出端上安装有与传动齿轮配合的主齿轮,且在初始状态下,主齿轮位于传动齿轮的正下方,且主齿轮与传动齿轮不接触。针对现有技术中,在玻璃管所有的加工工序中使用的传送方式会将玻璃管上的附着物或是残留物四处溅洒,继而污染整个生产流水线的问题,申请人在传统橡胶辊的基础上,采用金属辊筒,且在金属辊筒的上表面开有容纳玻璃管的矩形槽,并且将多个辊筒转动设置在传动链条上,传动链条带动辊筒以及玻璃管在两个处理工艺设备之间移动,如在涂覆工艺至烧结工艺所对应的设备之间传送,当玻璃管移动至传送链条的末端时,通过气缸的升降以及电机的转动,使得主齿轮与传动齿轮相互接触配合,迫使辊筒发生一定角度的翻转,最终由拾取设备对其进行转移,即实现玻璃管在不同工艺设备之间的转运;在玻璃管移动过程中,辊筒移动平缓,且相邻的两个玻璃管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干扰,且附着在玻璃管外壁上的残留物如果发生脱落,会直接落入矩形槽内,不会对生产线的工作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具体使用时,将经过前一个加工工艺处理后的玻璃管放至矩形槽内,传动链条在外部驱动设备的带动下开始移动,当传动链条移动至传送末端后,启动气缸,使得底板开始上升,同时底板上的电机随之同步上升,直至电机输出端上的主齿轮与转轴上的传动齿轮相接触配合,传动齿轮带动辊筒翻转,以便拾取设备将玻璃管送入后一个加工工艺处理设备中,即完成玻璃管的转运;转运过程中,玻璃管始终稳定固定在矩形槽内,不会发生相互碰撞或是磨损,即避免了玻璃管的破碎,同时玻璃管上的残留物不会四处溅洒,保证了生产线上的工作环境干净整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扬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扬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78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