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载纹波的发波方法及装置、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2964.9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6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曾滔;王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M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冯艳莲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载纹波 方法 装置 设备 | ||
一种轻载纹波的发波方法及装置、设备,该方法包括电源模块检测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电流值,并在确定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电流值满足交替发波条件时,控制第一谐振变换器和第二谐振变换器周期性交替发出驱动纹波。由于采用第一谐振变换器和第二谐振变换器周期性交替发出驱动纹波,可以减小正负母线谐振变换器在低压轻载时的电压纹波峰峰值和电流纹波峰峰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载纹波的发波方法及装置、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学者已开始关注新能源技术,尤其是如何高效利用电能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新能源发电单元受气候条件和天气的影响很大,输出电能不稳定、不连续,输出电压变化范围较宽。因此为适应宽范围输入,充电桩成为了行业研究热点。
目前的新能源发电单元中充电桩模块输出功率大,功率密度高,对效率和散热有较高要求,因此大部分高功率密度的充电桩模块均采用正负母线功率因数校正器(PowerFactor Correction,PFC)和双路并联电感-电感-电容(LLC)谐振变换器或正负母线PFC和双路串联LLC谐振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为正负母线PFC和双路串联LLC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正负母线PFC和双路串联LLC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
但是,双路LLC谐振变换器的拓扑结构有一个问题,即在输出低压轻载时不可避免会进入到打嗝(burst)模式,而目前主流的轻载纹波的发波机制为双路LLC谐振变换器同步发出驱动纹波,当LLC谐振变换器1发出驱动纹波时,LLC谐振变换器2同步发出驱动纹波,并在检测到停止发出驱动纹波的信号时同步结束,具体可见如图3所示波形图。由于两路LLC谐振变换器在同一时间内同时输出功率,导致输出低压轻载时输出功率较大,电压、电流上升较多,在同时关闭驱动后,电压、电流又下降很大,以此难以满足标准中对纹波峰峰值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轻载纹波的发波方法及装置、设备,用以改善LLC谐振变换器在输出低压轻载时输出功率过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轻载纹波的发波方法,包括:
电源模块检测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电流值;
所述电源模块在确定所述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电流值满足交替发波条件时,控制第一谐振变换器和第二谐振变换器周期性交替发出驱动纹波。
该方案中,电源模块通过检测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电流值,并在确定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电流值满足交替发波条件时,控制第一谐振变换器和第二谐振变换器周期性交替发出驱动纹波。由于采用第一谐振变换器和第二谐振变换器周期性交替发出驱动纹波,可以减小正负母线谐振变换器在低压轻载时的电压纹波峰峰值和电流纹波峰峰值,从而可以改善谐振变换器在输出低压轻载时输出功率过大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源模块在确定所述输出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且所述输出电流值小于电流阈值时,确定所述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电流值满足所述交替发波条件。
电源模块在确定输出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且输出电流值小于电流阈值时,才控制第一谐振变换器和第二谐振变换器周期性交替发出驱动纹波,可以更好减小正负母线谐振变换器在低压轻载时的电压纹波峰峰值和电流纹波峰峰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源模块控制第一谐振变换器和第二谐振变换器周期性交替发出驱动纹波,包括:所述电源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谐振变换器在连续多个周期内发出驱动纹波,并在所述第一谐振变换器结束发出驱动纹波之后,控制所述第二谐振变换器在连续多个周期内发出驱动纹波;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变换器连续发出驱动纹波的周期数与所述第二谐振变换器连续发出驱动纹波的周期数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29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