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密小孔加工机构及手动加工精密小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1064.2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4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虎;宁方亮;赵秉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B43/02 | 分类号: | B23B4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陈永宁 |
地址: | 26655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 小孔 加工 机构 手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密小孔加工机构及手动加工精密小孔的方法。机构包括:床身、车床主轴、车床尾座、手轮、导轨和尾座锁紧手柄,车床尾座滑动连接于导轨上,还包括钻夹头、夹头柄、导套和尾座锥筒,钻夹头与夹头柄相固接,导套左部具有圆柱形导向孔,其右部为具有莫氏锥度的锥形体;夹头柄与导向孔间隙配合,尾座锥筒具有莫氏锥度的锥形孔,导套的锥形体与尾座锥筒莫氏锥度配合,手轮通过丝杠螺母机构驱动尾座锥筒。它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仅通过手持钻夹头作直线往复运动即可,劳动强度低,加工效率高;由于手直接接触钻夹头,可以实时直观的感受到钻头的受力情况,并进行实时调整,避免钻头(或丝锥)因受力过大而损坏,提高产品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密小孔加工机构及手动加工精密小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直径尺寸较小的光孔(<φ2)或者螺纹孔(<M2)结构在精密设备的零部件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同轴类零件,目前这种结构多在手动精密仪表车床上进行加工。现有精密小孔加工方案如图1所示:车床尾座56可沿导轨59轴向活动,机床主轴50与车床尾座56的轴心始终是重合的,工件51装夹于车床的夹头上,随机床主轴50一起旋转;尾座锥筒55与手轮57之间通过丝杠螺母机构连接,转动手轮,尾座锥筒就会沿轴向左右移动;夹头柄54的一端与钻夹头53刚性相连,另一端为具有莫氏锥度结构的锥形轴,尾座锥筒55上同样具有莫氏锥度的锥孔,将夹头柄54以一定的轴向力插入到车床尾座锥筒55的锥孔中,二者的锥形面精密配合,此时钻头52(或丝锥)、钻夹头53、夹头柄54、尾座锥筒55、手轮57这几个结构件就刚性连接在一起,钻头轴心与车床主轴50轴心重合,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手轮,钻头(或丝锥)就会相应沿轴向左或向右运动。
加工精密小孔时,首先启动车床主轴电机,工件随主轴一起转动,沿导轨移动车床尾座至一个合适的位置后,将尾座锁紧手柄58置于锁紧位置,此时车床尾座基体就与车床床身60刚性连接在一起,转动尾座上的手轮,尾座锥筒就会带动钻头(或丝锥)沿轴向运动,当钻头与工件接触时,就开始切削材料,在工件上形成小孔结构。
但现有技术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缺点:
出于排屑及冷却的需要,钻头钻孔时一般进行啄进动作,即钻头需要不停的作直线往复运动,尤其是加工深度较深的小孔,这就更需要操作者不停的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手轮,动作幅度大,体能消耗多,且加工效率低下,对机床尾座运动机构的磨损也比较厉害;
加工精密小孔的钻头(或丝锥)直径尺寸较小,其机械强度很弱,加工过程中受力稍大的话就可能造成钻头(丝锥)断裂和工件报废,耽误正常生产;现有方案中钻头的啄进和回退动作都是通过旋转手轮来完成的,而旋转手轮间接控制钻头的动作,操作者很难对钻头(或者丝锥)的受力情况进行实时感知,操作者动作幅度稍大的话就可能造成前面所述的钻头(或丝锥)断裂,工件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精密小孔加工机构及手动加工精密小孔的方法,它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仅通过手持钻夹头作直线往复运动即可,劳动强度低,加工效率高;由于手直接接触钻夹头,可以实时直观的感受到钻头的受力情况,并进行实时调整,避免钻头(或丝锥)因受力过大而损坏,提高产品合格率,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精密小孔加工机构,包括:床身、具有工件夹头的车床主轴、车床尾座、手轮、导轨和用于锁止、释放车床尾座的尾座锁紧手柄,所述导轨固定安装于床身上,所述车床尾座滑动连接于导轨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夹持钻头或丝锥的钻夹头、夹头柄、导套和尾座锥筒,所述钻夹头与夹头柄相固接,所述导套左部具有圆柱形导向孔,其右部为具有莫氏锥度的锥形体;所述夹头柄穿装于导向孔中并与导向孔间隙配合,所述尾座锥筒具有莫氏锥度的锥形孔,所述导套的锥形体与尾座锥筒莫氏锥度配合,所述手轮通过丝杠螺母机构驱动尾座锥筒在车床尾座中沿锥形体的轴向向左或向右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10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板材钻孔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吸尘及减震的电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