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饼茶砖智能自动压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90512.7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0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曹毅;李建;李建良;于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毅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6 | 代理人: | 黄小梧 |
地址: | 710068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砖 智能 自动 压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制茶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动地加热茶叶,并定量地将茶叶紧压成形的自动压茶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茶叶制作成饼茶或砖茶一般都需要经过装茶、秤重、蒸茶、压茶等处理工序。目前将松散的茶叶紧压成形为饼茶或砖茶有两种加工方式,一是完全用手工在模型中揉压成型。第二种是采用压力设备和模具压制成型。
压制茶饼茶砖的效率优于手工压制,目前多数企业采用的方式,但其生产过程还是比较落后,主要依赖人员手工操作,在压制茶叶时,首先需要人工将蒸好的茶叶倒进模具,然后将模具推进去压制成型,茶叶成型后拉出模具,然后将模具搬开,取出压制成型的产品。并且它的装茶、秤重、蒸茶、入模、脱模等工序全都由人工手工操作完成。为此不仅加工质量难于保证,每一个成型茶的定量不准确,而且很难达到食品卫生要求,同时生产效率极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在于提供一种将装茶、蒸茶、自动化定量、压茶等工作都由机器完成的,并能提高茶叶压制成型质量和高效率的自动压茶设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茶饼茶砖智能自动压制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和压茶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用于将茶叶输送至压茶机构进行压制;
所述压茶机构包括计量机构、转盘机构、脱模机构、主压缸、控制系统,所述计量机构安装在转盘机构的上方,用于接收输送机构输送的茶叶,当接收的茶叶的质量到达临界值M时,将茶叶传送给转盘机构,其中M为大于0;
所述转盘机构包括转轴和安装在转轴上的转盘,转盘可以转轴为圆心转动,转盘上对称均匀设有4个压茶模具;所述转盘机构还包括转盘驱动部,所述转盘驱动部用于拨动转盘进行转动;
所述主压缸包括活塞杆,主压缸设置于4个压茶模具的转动轨迹下方,当任一压茶模具转动至主压缸上方时,主压缸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对转动至主压缸上方的压茶模具中的茶叶进行压制;
所述脱模机构包括顶压缸,脱模机构设置于4个压茶模具的转动轨迹下方,当任一压茶模具转动至脱模机构上方时,顶压缸将转动至脱模机构上方的压茶模具中的茶饼或茶砖从压茶模具中脱模;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计量机构、转盘机构、脱模机构、主压缸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提升输送机和称重输送机,提升输送机倾斜设置在称重输送机的一端,称重输送机的另一端设置在计量机构的上方;
所述提升输送机的底部设有储茶料斗,所述储茶料斗内设有搅拌叉。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机构包括称重料斗、称重传感器、气缸、料斗门和开关,称重料斗设置在称重输送机端部的下方,称重传感器设置在称重料斗上,料斗门位于称重料斗的底部,气缸和料斗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驱动部包括转位油缸、转销、拨盘、棘轮、棘爪,所述转位油缸通过转销与拨盘相连接,棘爪设置在拨盘上,棘爪可通过拨盘的转动推动棘爪转动,棘爪固定在转盘上。
进一步地,压茶模具的底部活动式设有顶板,所述顶板可沿压茶模具的轴向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顶压缸的上端部设有电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压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垫块。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上设有刹车机构,当转盘在转盘驱动部的拨动下进行转动时,刹车机构能够控制转盘上的每个压茶模具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调速器、时间继电器、液晶显示屏,所述调速器用于控制输送机构输送茶叶的速度,所述时间继电器用于控制主压缸的保压时间,所述液晶显示用于设置称重茶叶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称重输送机上沿茶叶输送的方向分布有多个蒸汽排放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在功能上实现了上料、蒸茶、称重、压茶的制作多工位的自动化作业,设备运行过程完全受控制台智能控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压茶由人工完成而带来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提高了卫生安全保障和茶产品质量低等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运行平稳、减少生产人员、生产效率提高5倍以上;降低了企业生产和人员成本,基本满足了现代化自动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茶饼茶砖智能自动压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压茶设备主视示意图;
图3是压茶设备俯视示意图;
图4是转盘俯视示意图;
图5是压茶模具示意图;
图6是脱模模具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毅,未经曹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05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玳玳花健胃养生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广东大叶种黄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