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气脱硝系统及脱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7529.7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6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锋;张国远;于德超;罗洪辉;游松林;王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敏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烟气脱硝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烟气脱硝系统,包括脱硝反应器、除尘器和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提高脱硝反应器入口烟气温度,使之高于最低喷氨温度,保证脱硝反应正常进行;调节装置包括配风室以及热风供给装置和冷风供给装置,高温烟气和低温气体先混合再进入脱硝反应器,烟气温度不至于过高,脱硝反应催化剂不会因高温而失活,保证脱硝效率,有效控制氨逃逸。本发明还提供调节脱硝反应器入口烟温的方法,通过改变高温烟气温度和/或改变不同温度气体供气量的比例,得到预设温度混合烟气,且保持配风室内压力稳定,实现烟气产生装置点火至100%BMCR负荷任一工况下的全负荷脱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脱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烟气脱硝系统及脱硝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国电网装机容量也随之增大,全国的用电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大型、高参数火电机组(燃煤、燃气)长期低负荷运行,参与深度调峰,已成为我国电力发展新形势下出现的新常态。随着调峰机组台数不断增多,调峰的深度、连续低负荷运行时间增加,以及超低排放等新排放标准的颁布实施,火电机组正常运行面临着严峻挑战。
现有的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的工作温度在310℃-420℃,当火电机组低负荷运行时,SCR催化剂入口烟温降低,易造成SCR催化剂活性下降。较低的催化剂活性会增加氨逃逸量,生成大量硫酸氢铵凝结在催化剂表面,从而堵塞SCR催化剂表面的微孔。此时,为保护SCR催化剂,需要停止喷氨,将SCR系统退出运行。
针对低负荷下SCR脱硝退出运行的问题,目前全负荷脱硝改造技术主要从烟气侧调温旁路、省煤器水侧旁路、省煤器分级布置及提高烟气产生装置给水温度等几个方面入手。各种提高SCR系统入口烟温的技术均具有不同的优缺点。综合比较,目前的各种改造技术及工程应用实例,拓宽了SCR脱硝系统运行负荷范围,但是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负荷脱硝装置投运,不能满足任何运行负荷下都必须达标排放的要求。
针对上述不足,中国专利CN 204962817U公开了一种全负荷工况投运的SCR烟气脱硝系统,其补燃装置为直接设置于脱硝烟道上的补燃燃烧器。该方法可实现烟气产生装置点火至100%BMCR负荷任一工况下的全负荷脱硝,但是脱硝烟道与补燃装置直接相连,即补燃装置的燃烧的高温气体直接与脱硝管道中的烟气混合,容易导致局部超温或者烟气混合不均,从而引起氨逃逸、脱硝效率下降等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在烟道中直接设置燃烧器不利于脱硝系统的烟气混合,容易导致局部超温或者烟气混合不均而引起氨逃逸、脱硝效率下降的缺陷。
为此,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烟气脱硝系统,包括:
脱硝反应器,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第一管路连接;
除尘器,具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除尘器与所述脱硝反应器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三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之间的第二管路连接;
还包括,
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脱硝反应器内烟气的温度。
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通过第三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通过向所述脱硝反应器内输入所需温度的烟气以调节温度;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配风室,以及向所述配风室内分别提供高温烟气和低温气体的热风供给装置和冷风供给装置。
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控制器、高温烟气调节阀、低温气体调节阀;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口处,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配风室出口处,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高温烟气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热风供给装置出口;所述低温气体调节阀设置于所述冷风供给装置出口;所述控制器同时连接所述高温烟气调节阀和所述低温气体调节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75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