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导航穿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1456.0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9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谭海涛;谭嘉;傅山泓;谢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雄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贵港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34/20;A61B17/34;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44254 | 代理人: | 刘刚成 |
地址: | 51144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椎间孔镜 手术 导航 穿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导航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经皮椎间孔镜( PELD )技术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的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德国Joimax的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由外向内(outside-in)”技术。使用由德国Joimax 公司专利的、独特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手术器械,从病人身体侧方或侧后方进入椎间孔,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工作套管放在硬膜外腔,神经根的下部,因此,可以避免损伤神经根。工作套管不放在椎间隙,从椎间盘纤维环之外使用Joimax 独特设计的一套完整的手术器械,在内窥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后,使用joimax 公司独特设计的、可控制长度和弯曲角度的射频机专用的Trigger-Flex 双极技术消融残余组织、止血、和利用局部热收缩
的原理,封闭破损的纤维环。手术时,病人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医生和病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实施手术。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经皮椎间孔镜存在以下缺点:1.准确穿刺到理想的位置是手术关键,初学者或经验不丰富者穿刺比较困难;2.极大依赖术者的经验;3. 易损伤椎管内血管、走行神经根和硬膜囊等;4. 术前、术中需多次进行X射线暴露,且耗时长;5.微创技术学习曲线较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导航穿刺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导航穿刺装置,该穿刺装置包括一个中空的细长导杆和固定于所述导杆外表面一端的呈L 形的中空的固定端,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固定端安装导航适配器,将穿刺装置与计算机导航技术相结合,在计算机导航引导下进行穿刺。
进一步的,所述导杆的中空通道与所述固定端的中空通道同心的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端主体为圆柱体, 在圆柱体外表面的外端有一个鳍形突起。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装置由钛合金粉经3D 打印制成,硬度为28-35HRC。
进一步的,该装置与计算机导航技术相结合进行穿刺定位时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导航参考架安装固定健侧的髂后上棘,导航适配器(夹子)安装固定于导航穿刺装置的固定端,同时进行导航注册;
(2)之后,在计算机导航引导下,穿刺装置进行相应椎间孔穿刺;
(3)最后,在导航屏幕仪上确认穿刺点理想后,通过穿刺装置的中空通道置入导丝,取出穿刺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导航穿刺装置和计算机导航技术相结合。 一方面,在穿刺定位过程中,通过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获取术区椎体图像,很快准确获得下位椎的上关节突前下缘骨质位置,避免盲目性、减少手术区域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
(2)另一方面,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只需在手术开始手术部位正侧位片导入到计算机导航,无术中需重复X光透视,解决术前、术中反复透射X射线,减少了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放射线的暴露。
(2)穿刺定位时间短:利用导航穿刺装置可以动态、实时的调整穿刺过程角度及方向,定位准确,用时少。
(3)可以缩短椎间孔镜学习曲线。
(4)导航穿刺装置选用钛合金经3D打印制备,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承载能力,经高温消毒,可以重复使用,且可以为微创手术提供个性化设计的导航穿刺装置,满足手术方案的个性化需要。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导航穿刺装置的立体图。
图2 为本发明导航穿刺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 和图2 所示,导航穿刺装置1,包括:一个中空的细长导杆3和固定于导杆外表面一端的呈L 形的中空的固定端5。其中,导杆3的中空通道4与所述固定端5的中空通道同心的布置。固定端5 的主体为圆柱体,在圆柱体外表面的外端有一个鳍形突起10。
导航穿刺装置1由钛合金粉经3D 打印制成,硬度为28-35HRC。
所述固定端5用于安装导航适配器,将穿刺装置与计算机导航技术相结合,在计算机导航引导下进行穿刺。
将导航穿刺装置和计算机导航技术相结合在临床应用时,首先,将导航参考架安装固定健侧的髂后上棘,导航适配器(夹子)安装固定于导航穿刺装置的固定端,同时进行导航注册。之后,在计算机导航引导下,应用导航穿刺装置进行相应椎间孔穿刺。最后,在导航屏幕仪上确认穿刺点理想后,置入导丝,应用椎间孔工具(一级、二级导杆、导管、环锯等)逐级扩管,进行椎间手术。
将本发明的导航穿刺装置与计算机导航技术相结合的优势是:精准、安全、辐射量极少;椎间孔镜工作通道的皮肤切口为0.7cm,相对于脊柱开放手术或传统通道微创手术来说,周围组织损伤更少,是目前最为微创手术方式;而计算机导航与椎间孔镜技术相结合,更能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微创,解决穿刺针穿刺过程中反复透视,穿刺点偏斜情况,避免盲目性,减少了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放射线的暴露,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雄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贵港市人民医院,未经广州雄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贵港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14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针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