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新疆盐碱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8526.7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1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张豫;朱拥军;蔡德所;黄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拥军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G24/10;A01G24/35;A01G24/20;C09K17/40;C09K101/00;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戴燕桃;巢雄辉 |
地址: | 5161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新疆 盐碱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新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煤渣加入2~5倍重量的水浸泡,筛分为大颗粒煤渣、中颗粒煤渣、小颗粒煤渣,余下为粉煤灰;S2.将土壤深翻至25~40cm,在未被翻起的土壤表面铺上小颗粒煤渣;S3.将翻起的土壤与脱硫石膏、生物炭和保水剂混合均匀,得改良土壤;S4.取改良土壤的体积部分与中颗粒煤渣和粉煤灰混合,得中层土壤;S4.取余下的改良土壤与大颗粒煤渣和粉煤灰混合,得上层土壤。本发明改良盐碱地采用的物质煤渣和脱硫石膏为废物再利用,有效的降低了盐碱地改良的成本,再辅以生物炭和保水剂,加快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了土壤的微生物环境,进而提高了盐碱地的改良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新疆盐碱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盐碱土区,大部分重度盐碱化土地长期无法利用,这主要是由于其特殊的气候原因和地理原因形成的。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使得农业生产全部依赖于灌溉,而其地理环境为四周山地环绕,天山横贯中部、形成南北两大封闭的内陆盆地对盐碱地的形成更是“雪上加霜”,盆地四周的可溶性盐分随农业灌溉用水被带到盆地,在蒸发强烈、降雨稀少的干旱气候条件下,导致土体上部盐分积累越来越多。
据统计,目前新疆盐碱土地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盐碱土地面积的1/3,现有耕地的32.6%已出现次生盐碱化。为发展新疆农业生产,已有相关科研团队根据其技术成果在新疆做了盐碱地改良的工作,盐碱地的改良较多地仍以采取两种方式为主:(1)通过淋洗土壤的方式进行排盐,该方法虽已将数万亩土地改造成了良田,但由于其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而新疆又极度缺水,因此该方法并不是长久之计;(2)种植盐生植物,通过盐生植物进行吸盐,但该种植过程较长,投入较大。
针对目前改良土壤的现状,研究一种快速、经济的改良土壤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新疆盐碱地的方法,可实现新疆盐碱地的快速改良,且改良成本较低,改良效果持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改良新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煤渣加入2~5倍重量的水浸泡1~10天后,对煤渣进行筛分:粒径≥10mm为大颗粒煤渣,10mm<粒径≥4mm为中颗粒煤渣,4mm<粒径≥2mm为小颗粒煤渣,余下为粉煤灰;
S2.将土壤深翻至25~40cm,在未被翻起的土壤表面铺上小颗粒煤渣,铺设的厚度为1.5~3cm;
S3.将翻起的土壤与脱硫石膏、生物炭和保水剂混合均匀,所述脱硫石膏中CaSO4·2H2O的重量含量82%,用量为1300~1900kg/亩,生物炭的用量为8~15kg/亩,保水剂的用量为5~8kg/亩,得改良土壤;
S4.取改良土壤的体积50~70%与中颗粒煤渣和粉煤灰混合,改良土壤与中颗粒煤渣、粉煤灰的体积比为100:15~25:5~10,得中层土壤,铺在小颗粒煤渣的上面;
S4. 取余下的改良土壤与大颗粒煤渣和粉煤灰混合,改良土壤与大颗粒煤渣、粉煤灰的体积比为100:15~25:5~10,得上层土壤,铺在中层土壤的上面。
本发明提供了生物炭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物炭为稻壳、秸秆和甘蔗渣经炭化、酸洗和熟化制成的。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甘蔗渣干燥,甘蔗渣和秸秆粉碎至2~5mm,与稻壳混合,放入炭化加热炉中进行炭化,炭化温度为750~850℃,时间为3~10s,炭化后从炭化加热炉顶部进入传送式振动筛,筛下炭化灰后获得炭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拥军,未经朱拥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85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