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7899.2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4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贤持省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亚DK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G01N1/00;G01N15/02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王芝艳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定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精度较高的测定装置。该测定装置具备:测定部,其用滤纸收集包含在大气中的颗粒状物质;采集管,其使大气在内部流通,并将大气导入测定部;以及筐体,其安装有测定部。测定部具有:第一部件,其连接有采集管;第二部件,其与第一部件对置设置。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在彼此的对置面夹持滤纸。在通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夹持滤纸时面对滤纸的位置,试样大气流路的一端开口,并沿与滤纸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筐体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以使试样大气流路朝向铅直方向的姿势对测定部进行保持。采集管与试样大气流路连通而形成的内部空间形成为直线状,并且沿铅直方向延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人们担忧大气中的颗粒状物质(粉尘)对于人体造成的影响。在日本,基于大气污染防止法的规定,制定了SPM(悬浮颗粒物)、PM2.5(细微颗粒物)的环境标准值和测定方法(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作为对上述大气中的颗粒状物质的浓度进行测定时所使用的装置,已知有将β射线吸收法作为测定原理的测定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以往的测定装置中,在将经由收集管而获取至装置内的大气中的颗粒状物质采集在滤纸上后,基于滤纸上的颗粒状物质的质量与试样空气的体积,求出颗粒状物质浓度(单位:μg/m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9-12702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环境空气常时监测手册第6版》,[online],环境省,[2016年6月14日检索],互联网<URL:http://www.env.go.jp/air/osen/manual_6th/>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2009年制定的上述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测定方法中规定,在进行PM2.5的测定时,从收集管的采样口至滤纸之间应构成为直线状,收集管不具有弯曲部。若在收集管具有弯曲部,则试样空气接触到收集管的内壁时,包含于试样空气的颗粒状物质会附着于试样管的内壁,有可能导致测定精度降低。
而在以往的测定装置中所采取的结构为,在从收集管的采样口至滤纸之间的某处具有弯曲部。这在试样空气的采样方面,并非理想的装置结构。
本发明即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定精度较高的测定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一种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测定部,其用滤纸收集包含于大气的颗粒状物质;
采集管,其使所述大气在内部流通,并将所述大气导入所述测定部;以及
筐体,其安装有所述测定部,
所述测定部具有:第一部件,其连接有所述采集管;以及
第二部件,其与所述第一部件对置设置,
所述第一部件以及所述第二部件在彼此的对置面夹持所述滤纸,
所述第一部件形成有:试样大气流路,其连接有所述采集管的一端;以及
β射线照射路径,其与所述试样大气流路交叉设置,并供β射线通过,
在通过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夹持所述滤纸时面对所述滤纸的位置,所述试样大气流路的一端开口,并沿与所述滤纸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所述筐体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以使所述试样大气流路朝向铅直方向的姿势对所述测定部进行保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亚DKK株式会社,未经东亚DK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78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