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取鱼脑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6692.3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2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渊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渊源 |
主分类号: | A22C25/00 | 分类号: | A22C2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362413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鱼脑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鱼脑机。
背景技术
正如专利号:ZL201310391450.3的介绍,在鱼类加工生产中,鱼头、内脏、鱼骨等下脚料所占比重很高,目前此类下脚料主要是作为动物饲料的原材料,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极低。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鱼业加工产生的副产品,开拓其精加工途径,则可以提高鱼类加工生产行业的经济效益。鱼脑约占鱼重的1%,含有丰富的脑磷脂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市场上高纯度脑磷脂价格非常昂贵,对鱼脑加以利用将会为整个鱼类加工生产行业开拓一条新途径。
但是ZL201310391450.3的专利技术方案实际上有两个很大的确定,1、作业速度慢,每次都要将鱼先钻孔,再移到特定位置进行吸脑作业。2、机械复杂,容易伤到人。 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脑壳顶部取脑,一来由于脑壳顶非常硬而且很厚,所以需要钻,二来,这样非常影响鱼的外观,不利于再次销售,还容易导致细菌滋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取鱼脑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取鱼脑机,包括有液体吸取装置以及鱼脑取出结构;所述鱼脑取出结构与液体吸取装置之间通过软管连接。
所述鱼脑取出结构包括有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上竖直设有立板;还包括有第一夹板和位于第一夹板下方的第二夹板,第一夹板与立板枢接在一起,第二夹板与立板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夹板的头端设有第一U形缺口;所述第一夹板底面、位于U形缺口顶边的位置设有第一枢接耳,还包括有一个与第一枢接耳枢接在一起的针套筒;针套筒内套设有针管,针管的头端为锐角,尾端连接有软管;针套筒的外壁朝向第一夹板的另一端方向设有第二枢接耳;还包括有推杆,推杆的一端与第二枢接耳枢接;所述第二夹板的尾端设有第二U形缺口,第二夹板的顶面设有第三枢接耳;还包括有一个翘板,所述翘板与第三枢接耳枢接在一起;翘板的头端设有用于将针管向上推动的抬块。
其中,所述第一夹板的头端的两个角为圆弧角。
其中,所所述第二夹板的头端的两个角为圆弧角。
其中,所第二U形缺口延伸至第三枢接耳的边。
其中,所针管为不锈钢的针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一种夹具的工具,实现从鱼嘴内部直接穿刺至鱼脑,由于鱼的下颌至闹腔连接的骨质非常薄软,远不及脑壳顶部硬厚,所以,从嘴里向上穿刺取脑,更加容易取出鱼脑,关键不影响鱼的外观,在外观上看不出来,不影响鱼的品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张开后的过程示意图;
图8是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a-基座;b-立板;k-液体吸取装置;m-鱼脑取出结构;
1-第一夹板;11-第一U形缺口;
2-第二夹板;21-第二U形缺口;22-第三枢接耳;
3-软管;4-推杆;
5-翘板;51-抬块;6-针管;7-第一枢接耳;8-第二枢接耳;9-针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取鱼脑机,包括有液体吸取装置k以及鱼脑取出结构;所述鱼脑取出结构m与液体吸取装置k之间通过软管连接。
所述鱼脑取出结构包括有固定基座a,所述固定基座a上竖直设有立板b;还包括有第一夹板1和位于第一夹板1下方的第二夹板2,第一夹板1与立板b枢接在一起,第二夹板2与立板b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夹板1的头端设有第一U形缺口11;所述第一夹板1底面、位于U形缺口顶边的位置设有第一枢接耳7,还包括有一个与第一枢接耳7枢接在一起的针套筒9;针套筒9内套设有针管6,针管6的头端为锐角,尾端连接有软管3;针套筒9的外壁朝向第一夹板1的另一端方向设有第二枢接耳8;还包括有推杆4,推杆4的一端与第二枢接耳8枢接;所述第二夹板2的尾端设有第二U形缺口21,第二夹板2的顶面设有第三枢接耳22;还包括有一个翘板5,所述翘板5与第三枢接耳22枢接在一起;翘板5的头端设有用于将针管6向上推动的抬块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渊源,未经张渊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66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