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鄂西北大鲵仿野生驯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5809.6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6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樊恕华;陈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房县秦楚源大鲵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西北 大鲵 野生 驯养 方法 | ||
本发明鄂西北大鲵仿野生驯养方法属于养殖领域,采用架设管道、引用高山天然溪水、流入仿生态池、在仿生态池放入与引用溪流同样的鱼类、测试水质、溪水在仿生态池经过阳光照射使水温与气候温度接近、通过管道流入增氧池,溪水在增氧池经过增氧及再次缓慢流动、更加接近自然温度、然后再次通过管道及沟渠流入大鲵活动池及大鲵洞穴,溪水在大鲵洞穴及活动池经过短暂的循环过后从出水管流出大鲵活动池,另外每天清晨及傍晚定时向大鲵活动池投放饵料,此方法非常接近野生大鲵生长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鄂西北大鲵仿野生驯养方法属于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人工繁殖的大鲵仿野生驯养。
背景技术
大鲵:又名娃娃鱼,作为一种古老的物种、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现已濒临灭绝,由于近些年对该物种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大量人工饲养、种群数量稳步提升,但是长期人工饲养、大鲵的生殖繁育及生活习性正在缓慢退化、雄鱼与雌鱼的发情时间不同步、常常导致繁殖失败,因此既要使大鲵恢复原来的野性、又要掌握种群数量及繁殖状况,必须将现有养殖的大鲵仿野生驯化、恢复原有的野性及繁殖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鄂西北大鲵仿野生驯养方法解决了上述缺陷,采用架设管道、引用高山天然溪水、流入仿生态池、在仿生态池放入与引用溪流同样的鱼类、测试水质、溪水在仿生态池经过阳光照射使水温与气候温度接近、通过管道流入增氧池,溪水在增氧池经过增氧及再次缓慢流动、更加接近自然温度、然后再次通过管道及沟渠流入大鲵活动池及大鲵洞穴,溪水在大鲵洞穴及活动池经过短暂的循环过后从出水管流出大鲵活动池,另外每天清晨及傍晚定时向大鲵活动池投放饵料,此方法非常接近野生大鲵生长环境。
鄂西北大鲵仿野生驯养方法:
驯养设施为:引水管道、仿生态池、增氧管道、增氧池、连通管道、防逃围板、运动草地、大鲵洞穴、大鲵活动池、出水管道,选择鄂西北地区海拔600—1200m高度、森林覆盖面积超过80%的山间溪流,在溪流边开阔地开挖100—200㎡的仿生态池、四周及底部铺设石块,在低于仿生态池2—3m处开挖30—100㎡的增氧池、四周及底部用较大石块铺设,在低于增氧池1—2m处开挖面积10—15㎡深度0.2m的水池、为大鲵活动池及洞穴,将引水管道上端设置于高于仿生态池的溪流中、下端与仿生态池连接,仿生态池的另一端与增氧管道的上端连接,增氧管道的下端设置于增氧池的上方1—2m处,增氧池的另一端与连通管道的上端连接,连通管道同时与多个大鲵活动池连接,防逃围板由多片组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防逃围板里面1/2的位置设置了大鲵运动草地、运动草地的下面设置了两个大鲵洞穴、防逃围板里面另外的1/2位置为大鲵活动池、活动池的侧面设置了出水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房县秦楚源大鲵专业合作社,未经湖北省房县秦楚源大鲵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58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