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杆式安全型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4087.2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46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1 | 代理人: | 赵新飞 |
地址: | 3500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杆 安全 留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针尖刺伤的安全型留置针,特别是一种拉杆式安全型留置针,其结构要点在于:还包括有一种拉杆,拉杆与操作手柄套、收纳套组件组成包裹针尖的伸缩式保护装置,拉杆共有复数根,沿操作手柄套周向均布,拉杆后端脱露在操作手柄套后方,其前端穿过操作手柄套内腔与收纳套组件的对应部分或者套接或者固接,拉杆尾端操作手柄套前段对应设置有一种弹性卡扣装置,此弹性卡扣装置组成阻止爬越过的操作手柄前串的止前装置,操作手柄套前段还设置有一种伸展行程到位时阻止相对拉杆后移的构造,针管穿过针尖止出构件以及挡片,针管尾端固定在针座上,针座与操作手柄套固接。本发明优点如下: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便于大规模生产且生产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针尖刺伤的安全型留置针,特别是一种拉杆式安全型留置针。
背景技术
防针尖刺伤的安全型留置针用于收纳撤针后的针管、特别是用于包裹针尖的保护套一般由若干节筒体以相互间可伸缩方式套置在一起。撤针时,筒体一节节伸展并最终将针管包裹在其中。相邻两筒体通过在对应前后端设置内外凸肩的方式实现伸展后的相互限位。这种结构防针尖刺伤有效,但存在着装配不便、结构较复杂等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拉杆式安全型留置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拉杆式安全型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和穿刺针管组件以及回血观察装置,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和导管座,穿刺针管组件包括操作手柄套、连接件、针尖止出构件、收纳套、针座和针管,收纳套与连接件固接组成收纳套组件,并通过连接件与导管座卡扣连接,其结构要点在于:还包括有一种拉杆,拉杆与操作手柄套、收纳套组件组成包裹针尖的伸缩式保护装置,拉杆是一种长条形杆件,共有复数根,沿操作手柄套周向均布,拉杆后端脱露在操作手柄套后方,其前端穿过操作手柄套内腔与收纳套组件的对应部分或者套接或者固接,拉杆尾端操作手柄套前段对应设置有一种弹性卡扣装置,此弹性卡扣装置组成阻止爬越过的操作手柄前串的止前装置,操作手柄套前段还设置有一种伸展行程到位时阻止相对拉杆后移的构造,此构造与拉杆卡触连接时,拉杆开始被后拉,针管穿过针尖止出构件以及挡片,针管尾端固定在针座上,针座与操作手柄套固接。
这样,以拉杆替代现有技术中的伸缩保护套中的一个伸缩筒体,使得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而拉杆因不是筒体构造,而可以不必与其他筒体(例如操作手柄套、收纳套组件等)等长或接近等长,而可以脱露在操作手柄套后方较多,从而获得较长的伸缩保护套伸展长度,这样,在伸展长度相同的状况下,伸缩保护装置中的筒形构件(例如操作手柄套、收纳套组件等)可以较短。这是本技术方案的出乎意料的效果。向后伸展到位后的针管退出针尖止出构件后被针尖止出构件止前。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关于拉杆的进一步优选是:
拉杆是一长条形杆件,其横截面可以是一种矩形、或圆形、或三角形、或椭圆形,但最好是一种片段的环形。
拉杆数量可以是2-5根,最佳是2根。
导管座由透明材料制成,回血观察装置中的回血仓位于导管座上,针尖止出构件设置在回血仓后方的连接件前内腔中,挡片位于针尖止出构件后方的收纳套组件的内腔中,挡片是一种可以是软性或硬性透气但止血的透气塞材料制成,操作手柄套上设置有与拉杆对应的滑孔,滑孔设置在操作手柄套内腔前端的径向隔板上,拉杆尾端一侧面设有两个轴向间距分布的前、后凸卡,凸卡下方的拉杆上设有使凸卡形成弹性凸卡的一开口长槽,前凸卡后立面与隔板前端面组成止前的弹性卡扣装置,隔板后端面与后凸卡的前立面卡触而作为阻止操作手柄套继续相对拉杆后移的构造,爬越过前凸卡的隔板陷落在前后凸卡之间的槽中,拉杆前端穿套过操作手柄套滑孔与收纳套组件固接。
挡片既可以作为阻隔收纳套内腔开口不透血但透气的塞,还可以支撑针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4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班台(B‑51201)
- 下一篇:班台(B‑3F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