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缆型室外防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3302.7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6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沈益峰;王海春;林增干;聂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欣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陈骏键 |
地址: | 2004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室外 防雷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线缆型室外防雷器,包括:外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的防雷电路板以及第一连接线缆和第二连接线缆;所述外壳体由筒状壳体以及第一、第二线缆套壳构成,所述第一、第二线缆套壳分别密封套设在所述筒状壳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第二线缆套壳在所述筒状壳体的两端处构成第一接线腔室和第二接线腔室,在所述第一、第二线缆套壳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第二线缆密封组件。本发明的体积小巧,不占空间,安装方式便捷,无需配备额外的附件,能应对不同的安装环境,这样有效的降低了防雷器的安装难度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雷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型室外防雷器。
背景技术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十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2000次,中国每年有大约4000人因雷击伤亡。进入信息时代以来,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更为严重,造成财产损失高达10亿至20亿。因此,防御雷电灾害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任务。
防雷器是一种防雷击设备,主要安装在配电房、配电柜、交流配电屏、开关箱和其他重要设备容易遭受雷击设备的电源进线处,以保护设备免遭沿电源线路侵入的雷击过电压造成的损害。现有室外用的防雷器普遍比较笨重,均需要预先规划安装环境,并且产品要附带安装组件,成本较高,这类产品对现场的安装要求依赖度非常高,局限性较大。另外,许多系统及应用场景存在多种接线方式,大大小小的线缆也参差不齐,这样在选择防雷器上也大大增加了其复杂性。目前市场上的防雷器既无法很好地适应变化多端的安装环境,又不能解决不同线缆的兼容性问题。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室外用的防雷器存在对现场安装环境的依赖度高、局限性大、兼容性差等问题,而提供一种在满足防尘、防水、密闭等户外环境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对现场安装环境的依赖度、提高适用性和兼容性、具有防火防爆功能的线缆型室外防雷器。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线缆型室外防雷器,包括:
外壳体;
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的防雷电路板;以及
第一连接线缆和第二连接线缆,所述第一连接线缆的一端与电源设备连接,其另一端穿入所述外壳体后与所述防雷电路板的第一接线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缆的一端负载设备连接,其另一端穿入所述外壳体后与所述防雷电路板的第二接线柱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由筒状壳体以及第一、第二线缆套壳构成,所述第一、第二线缆套壳分别密封套设在所述筒状壳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第二线缆套壳在所述筒状壳体的两端处构成第一接线腔室和第二接线腔室,在所述第一、第二线缆套壳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第二线缆密封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线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线缆密封组件穿过所述第一线缆套壳后在所述第一接线腔室内与所述防雷电路板的第一接线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线缆密封组件穿过所述第二线缆套壳后在所述第二接线腔室内与所述防雷电路板的第二接线柱连接。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线缆型室外防雷器的体积小巧,不占空间,安装方式便捷,无需配备额外的附件,能应对不同的安装环境,这样有效的降低了防雷器的安装难度和成本。
2、本发明采用独立个体设计,不依赖于其他控制电路或基座,可以直接加装在原本没有防雷功能的设备及系统中。
3、本发明通过线缆密封组件、线缆套壳和接线仓,解决线缆安装的兼容性问题,线缆套壳和接线仓提供接线所需的空间,线缆密封组件可调整进线口径,使大小不同的线缆均能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欣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欣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3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