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轮轴承系统中球型动压轴承浮起模拟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1077.3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9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郝淑君;魏强;高亚男;马常松;张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3/04 | 分类号: | G01M13/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3 | 代理人: | 马倩 |
地址: | 3001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轮 轴承 系统 中球型动 压轴 浮起 模拟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飞轮轴承系统运行状态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飞轮轴承系统中球型动压轴承浮起模拟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飞轮轴承系统是一种由被动磁悬浮轴承和球型动压轴承组成的复合结构。系统运行时,球型动压轴承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为减少球型动压轴承与轴窝之间摩擦损耗,将球型动压轴承浮起,并在球型动压轴承表面与轴窝表面附着油膜。当球型动压轴承浮起时,其两表面被油膜隔离,这时的摩擦完全属于油的内摩擦,损耗极低。因此,球型动压轴承浮起状态是必须监测的飞轮轴承系统运行状态之一。通过在飞轮轴承系统本体与外壳之间加装测浮环,根据检测不浮起与浮起时电容的突变,经过电量转换电路,输出表征不同状态的电平信号。因此,确定不浮起与浮起时电容值,对于确定电量转换电路参数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飞轮轴承系统中球型动压轴承浮起模拟测量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飞轮轴承系统中球型动压轴承浮起模拟测量装置,包括装置壳体,装置壳体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模拟转子设置于装置壳体内部,所述模拟转子上端通过绝缘连接件与螺旋千分尺下端连接,下端连接模拟球轴承;螺旋千分尺通过千分尺固定支架固定于上端盖上端面,装置壳体下端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测浮环和四氟环,测浮环和四氟环紧贴相连;装置壳体上端壳体壁形成引线孔,测浮环引出线由此伸出装置壳体外部;下端盖底部固定阻尼杯,阻尼杯底部引出地线引出线,阻尼杯内底面形成模拟球轴窝。
所述装置壳体为两端敞口的套筒型结构。
所述上端盖下端面和下端盖上端面均形成凸环,凸环伸入装置壳体内部,与装置壳体壳体壁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凸环外径与装置壳体内径相配合。
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中间均设置有通孔。
所述模拟转子上端穿过上端盖中间通孔与绝缘连接件固定。
所述模拟球轴承穿过下端盖中间通孔,伸入模拟球轴窝处。
所述千分尺固定支架为中空的框架结构,绝缘连接件置于千分尺固定支架内部。
所述阻尼杯为一端敞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上端外圆周壁形成凸缘,凸缘与下端盖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模拟球轴窝、模拟球轴承同轴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的模拟转子、模拟球轴承、装置外壳严格按照实际飞轮系统的外形尺寸进行设计,保证与测浮环形成电容的一致性;为了量化球轴承浮起形成油膜厚度的数据,设计螺旋千分尺对转子进行提拉,千分尺的读数代表转子浮起的数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模拟转子内部进行掏空处理,尽量减轻转子重量;测浮环的设计在满足加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增大电容极板面积,减小极间距离,以增大电容数值;测浮环与装置外壳之间加四氟环隔离,以免发生金属接触,破坏电容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 螺旋千分尺 2 千分尺固定支架
3 绝缘连接件 4 上端盖
5 测浮环引出线 6 装置外壳
7 模拟转子 8 测浮环
9 四氟环 10阻尼杯
11模拟球轴窝 12下端盖
13模拟球轴承 14地线引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飞轮轴承系统中球型动压轴承浮起模拟测量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飞轮轴承系统中球型动压轴承浮起模拟测量装置,包括装置壳体6,装置壳体6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端盖4和下端盖12;模拟转子7设置于装置壳体6内部,所述模拟转子7上端通过绝缘连接件3与螺旋千分尺1下端连接,下端连接模拟球轴承13;螺旋千分尺1通过千分尺固定支架2固定于上端盖4上端面,装置壳体6下端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测浮环8和四氟环9,测浮环8和四氟环9紧贴相连;装置壳体6上端壳体壁形成引线孔,测浮环引出线5由此伸出装置壳体6外部;下端盖12底部固定阻尼杯10,阻尼杯10底部引出地线引出线14,阻尼杯10内底面形成模拟球轴窝11。
所述装置壳体6为两端敞口的套筒型结构。
所述上端盖4下端面和下端盖12上端面均形成凸环,凸环伸入装置壳体6内部,与装置壳体6壳体壁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凸环外径与装置壳体6内径相配合。
所述上端盖4和下端盖12中间均设置有通孔。
所述模拟转子7上端穿过上端盖4中间通孔与绝缘连接件3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未经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10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