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向轴用衬套及转向轴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0157.7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3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韩大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万都;万都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04 | 分类号: | F16C33/04;B62D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王朋飞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衬套 | ||
本发明涉及转向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向轴用衬套,其包括衬套壳体,所述衬套壳体呈筒状,所述衬套壳体的外周构造有多个首尾相连的连接筋,每个所述连接筋沿所述衬套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连接筋设置为轴向导通的空心状,每个所述连接筋与所述衬套壳体对应的外周面之间构成空腔,所述衬套壳体与每个所述空腔相对的位置处设有一条轴向贯通的缝隙。本发明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径向刚度高,组装工艺简单。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转向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轴用衬套及转向轴。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汽车的转向轴管柱下端使用滚针轴承固定下轴,为了避免转向轴的扭转力大,设计时滚针轴承与下轴使用缝隙配合,因此下轴径向方向无法固定,导致产品径向刚度低,且转向轴的圆跳动差;且滚针轴承组装工艺复杂,重量大,价格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转向轴的径向刚度,减小圆跳动。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轴用衬套,其包括衬套壳体,所述衬套壳体呈筒状,所述衬套壳体的外周构造有多个首尾相连的连接筋,每个所述连接筋沿所述衬套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连接筋设置为轴向导通的空心状,每个所述连接筋与所述衬套壳体对应的外周面之间构成空腔,所述衬套壳体与每个所述空腔相对的位置处设有一条轴向贯通的缝隙。
其中,所述连接筋的长度与所述衬套壳体的长度相一致。
其中,多个所述连接筋的外表面构成的外周面呈筒状。
其中,所述转向轴用衬套采用塑料制成。
其中,所述缝隙的宽度可以为0.4-0.6mm,优选为0.5mm。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转向轴,包括下管和下轴,其还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转向轴用衬套,所述下管与所述转向轴用衬套的外周过盈配合,所述下轴与所述转向轴用衬套的内周过渡配合。
其中,所述下轴用于安装所述转向轴用衬套的位置处设有储油槽。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向轴用衬套及转向轴,其中,转向轴用衬套包括衬套壳体,所述衬套壳体呈筒状,所述衬套壳体的外周构造有多个首尾相连的连接筋,每个所述连接筋沿所述衬套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连接筋设置为轴向导通的空心状,每个所述连接筋与所述衬套壳体对应的外周面之间构成空腔,能够减轻转向轴用衬套的整体重量,所述衬套壳体与每个所述空腔相对的位置处设有一条轴向贯通的缝隙,当转向轴用衬套装配后,转向轴的径向刚度可以通过缝隙控制,从而保证转向轴运转时的径向刚度,减小圆跳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转向轴用衬套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转向轴用衬套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转向轴用衬套的主视图;
图中:1:衬套壳体;2:连接筋;3:缝隙;4: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万都;万都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株式会社万都;万都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01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