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手机的车辆空气质量调节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9996.7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0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晖;陈建军;李瑞雪;李海利;郭梦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H3/00 | 分类号: | B60H3/00;H04W4/00;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陈千 |
地址: | 401123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手机 车辆 空气质量 调节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车辆空气质量调节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载空调系统大多用于车厢内部温度调节,由于皮革、塑料等部件的存在,车厢内的空气往往存在异味,特别是在车辆初始阶段、烈日暴晒环境下以及长期未启用空调系统的情况下,不良气味异常浓烈。
现有技术中有人采用开窗排气的方式将气味散出,但是在雨雪天气下不适应,也有人通过在车内放置香水瓶或香精盒的形式来压制不良气味,但是其味道相对单一,难以满足不同驾乘人员的喜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车辆空气质量调节系统,通过智能手机对车载调节终端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根据不同人员的喜好自动调节空气味道,提升车辆性能和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车辆空气质量调节系统,其关键在于,包括用于发送空气质量调节指令的智能手机以及用于实现空气质量调节的车载调节终端,所述车载调节终端包括一适应于车载环境的安装座,该安装座内设有一个气流通道切换装置和多个香料容纳腔,所述气流通道切换装置接收所述智能手机的调节指令并实现气流通道的切换,使得不同的香料容纳腔连接到气流通道中,实现空气味道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辆空调出风口的连接口,该连接口向上延伸形成进风管,在该进风管的管体内安装所述气流通道切换装置,在所述进风管的管体外壁分别布置所述多个香料容纳腔,在所述进风管的管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与所述香料容纳腔相通的通风口,所述气流通道切换装置用于实现连接口与任意一个通风口之间的气流通道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通道切换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和连接在伺服电机上的集气筒,所述集气筒的下端与所述进风管相通,该集气筒的上端密封,在集气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通风口相适应的出气口,所述伺服电机用于驱动集气筒旋转,使其出气口与对应一个香料容纳腔的通风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香料容纳腔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进风管的管体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香料容纳腔的排气口与所述安装座上的出风管相通,在所述出风管的末端设置有气流导向罩。
进一步地,在所述出风管中设置有风控阀。
进一步地,在所述安装座中设置有电路板和便携式电源,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蓝牙模块,所述车载调节终端与所述智能手机通过蓝牙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载调节终端的气流通道中的任何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
基于上述系统,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车辆空气质量调节方法,其关键在于:在智能手机上设置有车辆空气质量调节控件,点击该控件时,该智能手机与车载调节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并显示出车载调节终端中香料容纳腔的结构布局图和对应的香味信息,点击对应一个香料容纳腔,所述车载调节终端通过控制气流通道切换装置,使得该香料容纳腔连接到气流通道中,实现空气味道的调节,同时在所述结构布局图中给出工作状态指示。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状态指示包括当前空气味道模式、温度以及风力大小值。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
本发明在不对车体结构进行改装的情况下,仅仅增设车载调节终端,并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操控,在车载调节终端中可以添加不同味道的香料,在进行空气质量调节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喜好选择对应的香味散发,智能化程度高,用户体验感强,有效提升了车辆性能和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车载调节终端的香料容纳腔分布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载调节终端的安装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座,2-气流通道切换装置,3-香料容纳腔,4-风控阀,5-气流导向罩,6-电路板,11-连接口,12-进风管,13-出风管,21-伺服电机,22-集气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99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底部内置式热管被动降温系统
- 下一篇:车载空气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