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森林火灾扑救环境监测与预警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9950.5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0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谭三清;张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郭伟红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森林 火灾 扑救 环境监测 预警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森林火灾扑救环境监测与预警平台,属于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森林火灾数据采集工作,人们比较关注灾前预警监测及灾后损失评估;但是,在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现场环境恶劣,火情火势瞬息万变,传统的以摄像头、烟雾传感器等固定设备作为数据采集工具的方式,远远不能胜任林火现场数据采集的重任。
传统方式,采集点固定,采集范围小,维护成本高,投入巨大,主要用于灾前预警监测。
日常的通信电台或是移动通信或是WIFI充分能够适应普通灾害事件以及小型火灾。但在相对森林火灾而言,由于其蔓延性广、突发性强,现场扑救人员较多,情况复杂,秩序混乱,通讯不畅,时常会使得通信不够及时、指挥脱节,又由于森林火灾通常带有突发性,因此很可能准备不足,不能马上确定明确的应急指挥方案,造成指挥人员无法对火场情况进行了解、指挥、以及分析数据。
在一般情况下,正常按照指挥中心制定的扑救方案施行即可完成火灾的扑救工作,但对于森林火灾这类大型灾害,风向风速瞬息万变,火点和火势不可预测,每一个森林的地形地貌和现有资源也各不相同,这对指挥中心的指挥和前方消防员的扑救都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火灾现场环境的各项数据有滞后性,即前方的消防人员很难及时将火灾现场的环境数据准确、及时地传输回指挥中心,而指挥中心也很难根据现场数据及时修改扑救方案并传达至前方消防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有助于指挥调度的决策更加科学;也有助于消防员的高效扑打与快速避险的移动式森林火灾扑救环境监测与预警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指挥中心、公共移动网络和森林火灾扑救现场;所述指挥中心包含数据显示模块、火灾扑救决策模块和存储服务器;所述公共移动网络中设有数个信号塔;所述公共移动网络通过解码器与指挥中心连接;所述森林火灾扑救现场由消防员以及消防员身上的移动检测节点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检测节点为设置在消防衣上的芯片组件;所述芯片组件包含GPS定位芯片、温度传感器、适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风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芯片组件所输出的信号通过单片机进行采样、矫正并计算转化为信号通过信号塔传递给指挥中心。
作为优选,所述指挥中心根据解码器解出的信息通过火灾扑救决策模块得出决策。
作为优选,所述指挥中心通过公共移动网络与森林火灾扑救现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公共移动网络采用卫星通信网络,所述卫星通信网络具有通讯线路稳定、可靠性强、涵盖面广、传输容量大、通讯距离远等优点。能够迅速适应并全面覆盖无信号地区,适合现场指挥要求,能够实现火灾现场各种各样的数据传输。被广泛应用于森林火灾救灾现场。其中包括便携站和应急指挥车等等。
作为优选,所述公共移动网络采用专业集群网络,所述专业集群网络优点是基于数字集群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能在火灾现场快速构建专有指挥网络。保证语音或是重要信息的高效传送,还具备优先权的选择。作为森林火灾移动指挥调度的专用网络,其保密性、抗干扰能力强,信号传输质量好。专业集群网络作为森林火灾移动指挥调度的专用网络,能迅速建立呼叫,其特点是信号的传输质量、抗干扰能力以及保密性强。在火灾现场借助数字集群通信技术能够快速构建专用的指挥网络,并且还能进行优先权的选择,保证重要信息和语音能有效地传达。
作为优选,所述指挥中心内部采用移动通信技术,灵活性强,传输速度快,工作频段少。
作为优选,所述森林火灾扑救现场中应急通信采用WiMAX网络,接入速率高,传输距离远,传输质量高。
作为优选,所述指挥中心与消防员之间采用数字集群通信网络,调度能力强,连接速度快。
作为优选,森林火灾扑救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采用微信通信,距离远,容量大,机动性强,覆盖范围广,抗损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99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