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物采食观测设备以及观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7319.1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5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朱勇;张成福;张强;信金伟;姬秋梅;达娃央拉;曹涵文;次旦央吉;洛桑;平措占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29/00 | 分类号: | A01K29/00;A01K2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蔡晓红 |
地址: | 850000 ***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座 采食 观测 动物采食 图像采集设备 放牧家畜 观测设备 贡献度 观测杆 日粮 动物身体 放牧动物 放牧环境 固定组件 末端连接 实时观测 适口性 随动物 移动 穿戴 习性 牦牛 放牧 牧草 奶牛 分析 | ||
1.一种动物采食观测设备,其包括用于观测动物采食情况的图像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座;
固定组件,其连接所述安装座,并穿戴于所述动物身体上,用于固定所述安装座的位置;
观测杆,其连接所述安装座,且所述观测杆的末端连接有所述图像采集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采食观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胸带、第二胸带以及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以及第三安装位;
所述第一胸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位,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前侧;所述第二胸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位,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前侧;所述第一胸带、第二胸带、第一连接件以及安装座形成供所述动物头部穿过的第一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物采食观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以及第三安装位的中心的连线两两相交形成三角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物采食观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背带、第二背带、腹带以及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四安装位、第五安装位以及第六安装位;
所述腹带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安装位以及第四安装位;
所述第一背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安装位,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左侧;
所述第二背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安装位,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右侧;
所述第一背带、第二背带、安装座以及第二连接件形成供所述动物腹部和背部穿过的第二空间;
所述第一背带、第一胸带以及腹带形成供所述动物左前腿穿过的第三空间;
所述第二背带、第二胸带以及腹带形成供所述动物右前腿穿过的第四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物采食观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安装位、第六安装位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五安装位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左侧,所述第六安装位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右侧;所述第四安装位设置于所述第五安装位、第六安装位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物采食观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至少一条背部加固带;所述安装座后侧设置有与所述背部加固带对应的背部加固位;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还设置有供所述背部加固带连接的第七安装位;
所述背部加固带一端连接所述背部加固位,另一端穿过所述动物的两后腿之间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七安装位活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物采食观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胸带、第二胸带、第一背带、第二背带、腹带以及背部加固带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弹力带;所述第一胸带、第二胸带、第一背带、第二背带、腹带以及背部加固带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长度的调节组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采食观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杆包括若干局部杆,且相邻两所述局部杆之间可转动的连接;位于首部的局部杆连接所述安装座,位于尾部的局部杆末端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设备。
9.一种动物采食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待观测的动物:选取若干头经过调训,且健康状况、体重、年龄相近的动物;
S2、放牧:于7-8月份进行放牧,放牧时间段为每天的6:30-19:30;于10-12月份进行放牧,放牧时间段为每天的6:30-18:30;
S3、观测采食:放牧期间,以每3天为一时间段,每一时间段内,每天通过动物采食观测设备观测所述动物的采食情况至少3次,并记录观测数据;且在观测的同时用GPS定位仪记录放牧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以及放牧过程中所述动物游走的距离。
S4、数据处理:对所述观测数据进行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物采食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步骤S41-S44中的一项或几项,所述步骤S41-S44分别如下:
S41、牧草的适口性分析:采用公式(1)对牧草品质进行评价,获得牧草的适口性,所述公式(1)如下:
Ni=∑aijxj (1);
其中,xj是日粮中第j种牧草的比例;aij是第j种牧草第j种营养成分;Ni则为所食日粮的平均营养水平;
S42、动物的喜食指数计算:采用公式(2)计算所述动物的喜食指数,所述公式(2)如下:
Ⅱ=D2/P (2);
其中,Ⅱ为采食指数;D为采食日粮中某种牧草的百分比;P为天然草地上同一种牧草的百分比;
S43、植物对日粮的贡献度计算:采用公式(3)计算牧草对日粮的贡献度,所述公式(3)如下:
其中,SCDi为第i种牧草对日粮的贡献度;Nij为第j种植被类型中所观察到的第i种牧草的采食口数;Tj为在第j种植被类型上的采食时间;Bj为第j种植被类型10min内所观察到的次数;10为每种植被类型观察10min;
S44、植物的可获得性分析:计算在预定时间内,某一种牧草被采食的次数占所述预定时间内所述动物所采食区域内该牧草出现的频率之间的比例,由此获得所述牧草的可获得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73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